四大原因致雜糧價格暴漲
    2010-05-17    作者:林艷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近期,市場綠豆零售價從去年每斤3元漲至11元,人們驚呼“綠豆貴過豬肉”。記者採訪發現,此次以綠豆為代表的雜糧價格上漲源於雜糧主産區乾旱減産,出口價漲量增,並有游資炒作,從中暴露了我國糧食生産“重大宗主糧、輕小種雜糧”的困局。有關專家建議,國家應在穩定現有主糧種植面積的同時,通過科研攻關提高雜糧單産,鼓勵農民抓住商機擴大雜糧種植。
    監測顯示,從南昌部分大超市和大型農貿市場價格監測情況來看,每斤精選一級綠豆零售價格去年5月為3.30元,今年2月為5.00元,5月1日則漲至9.20元,7日高達12.90元;今年5月7日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上漲290%。除綠豆外,江西市場其他雜糧價格亦普遍上漲,糯米同比貴了七成多,黑豆、紅豆、薏米等也競相漲價。
    此番以綠豆為代表的雜糧價格上漲是全國範圍的,北京、內蒙古、山東、江蘇、湖北、廣西等地綠豆價格均創歷史新高。
    記者採訪發現,有四大原因導致雜糧價格暴漲。首先是因災減産造成市場供不應求。去年至今,東北、西南地區及內蒙古等我國的大豆主産區大幅減産。其次是國際綠豆漲價加劇供應緊張。三是雜糧産業化水平低是深層原因。目前,綠豆等各類雜糧在我國尚未規模化,種植規模小、産量低,單位生産成本較高。四是游資炒作。今年以來,樓市遭遇調控、股市疲軟,市場上大量閒置資金便借“乾旱”題材轉為炒作雜糧等農産品。
    農價專家、九江市物價局辦公室主任孔令強説,前幾年國家提倡農民調整産業結構,大搞“減糧擴經”,導致2004年-2007年糧價大漲;近年來,國家為了保障糧食安全,高度重視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品種生産,採取各種補貼加以扶持,又導致雜糧生産滑坡、價格大漲。
    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應對當前糧食新困局,各地農業主管部門在抓好大宗糧食生産時應合理配置雜糧、主糧的適當比例,引導雜糧主産區的組織化、規範化生産,建立小雜糧生産基地。
  相關稿件
江西市場雜糧價格大漲 2010-05-13
國內成立首個穀物雜糧營養食品産業化基地 2008-12-29
營養豐富 我國雜糧雜豆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2008-10-31
北京市場上“小雜糧”開始熱銷起來 200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