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順差跨國公司貢獻大
    2010-04-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達3713億美元,同比增長25.8%,比上年同期增加2.7個百分點。其中順差達到233億美元。同時,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達8751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62億美元。
  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則&&,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自由配置資源、進行全球貿易,才是導致中國外匯增長過快的根源。
  他認為,20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得跨國公司對勞動力、資本和生産原材料等生産要素的流動和配置,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一個國家,而是在世界範圍內進行配置。而中國正處在轉軌階段,由於人口基數比較大,勞動力的供給也比較充裕,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吸引了大量的跨國公司到中國來辦廠,商品的出口也就相對比較便宜。 
  據稱,我國貿易結構里加工貿易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還有外商投資企業所佔的比重是58.5%。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FDI)保持了每年五、六百億美元流入規模。鄭京平説,加工貿易本身就意味着順差,因為我們進來的産品,通過在中國加工以後再出去,一定是出口的價值高於進口的價值。而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留在中國本土的僅僅是有限的“加工費”,就是低廉的人員工資,而大多數利潤都是跨國公司賺取的。 
  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是1019億美元的順差,而加工貿易這部分的順差就達到了1425億美元,是整個貿易順差的1.4倍。跨國公司到中國辦企業,減少了中國對於國外商品進口的依賴,於是進口減少;跨國公司利用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在中國加工産品再出口,因此導致外貿數據上出口額在擴大。鄭京平説:“這樣一少一多,客觀上也形成了中國的貿易順差比較大,簡單地用匯率上升或者匯率下降解決不了問題。”
  鄭京平&&,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限制“兩高一資”(高消耗、高污染和資源型産品)的出口,並鼓勵一些裝備産業的産品和高技術産品的進口。不過,他説“這當然也需要國外的貿易夥伴們予以配合,需要國外的政府給予配合”。

(據《中國青年報》)

  相關稿件
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將大幅降低 2009-09-01
外貿:7月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9.4% 前7月貿易順差同比減少12.4% 2009-08-13
新西蘭五月份貿易順差8.58億新元 2009-06-30
歐元區4月份貿易順差擴大 2009-06-19
前5月我國凈增加貿易順差120.5億美元 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