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3-22 作者:張志偉 來源:證券日報 |
|
|
兩會期間,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無疑是高頻詞彙之一。代表委員提交了多個關於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提案,溫家寶總理在兩會報告中多次提及,兩會委員據此積極建言獻策。可以預見,2010年將是戰略性新興産業政策&&的密集之年,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堪稱為“2010版”經濟刺激方案。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應對經濟二次探底危險和實現産業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中國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資金和物質投入,伴隨着生産要素成本的上升、資源環境的約束和國際競爭格局的變化,這種粗放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如何實現經濟的內生增長?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凸現“必經之路”的要素稟賦。 “在戰略性新興産業中,‘戰略性’是針對結構調整而言的,‘新興’主要在於技術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兩會期間指出。戰略性新興産業屬於技術密集、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産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無疑將提升産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産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測算,未來三年新能源産業産值可望達到4000億元;2015年環保産業産值可達2萬億,信息網絡及應用市場規模至少達到數萬億元,數字電視終端和服務未來六年累計可帶動近2萬億元的産值。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被深刻認識,目前多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由於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已成為各國角逐的重點。
美國除了將189億美元投入能源輸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億美元投入節能産業、200億美元用於電動汽車的研發和推廣外,還將投入7.77億美元支持建立46個能源前沿研究中心。日本、韓國也是不甘其後,紛紛推出了新産業投入計劃。 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製造産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這是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圈定”的重點戰略性産業發展範疇。 如何落實,同樣備受關注。兩會期間,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5部委,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提案辦理協商會上&&,將通過多方面舉措,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 財政部將加大資金投入,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和新能源開發的力度。據介紹,2010年中央預算安排的節能減排專項資金達到500億元,比上一年增加200億元。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預計5月&&,6月啟動。 有專家預計僅新能源一項就可能拉動數萬億投資。 在全球經濟尚未完全復蘇、國內部分産業産能過剩形勢嚴峻的雙重壓力下,戰略性新興産業被賦予了“特別”的使命。在積極推動新興産業發展的過程中,經濟刺激也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隨着一系列政策是頒佈和實施,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將“承接”十大産業振興規劃,成為“2010版”經濟刺激方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