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日發布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值為55.2%,同10月持平,連續第九個月位於50%的臨界點之上,製造業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回升態勢。
回暖趨於穩定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處於釋放高峰期,經濟運行已經進入高位平台,這意味着,至少在未來一個季度內,中國經濟增長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之上。 “出現兩個月數據持平的現象,説明PMI趨於穩定,仍然處於較高的水平,也説明經濟仍處於復蘇通道之中,預計未來經濟仍將向好。”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潘向東也對記者&&。 “以投資類為主題的行業在11月表現突出,尤其是鋼鐵行業。”蔡進説,“9月份數值還在50以下,10月份升到了50以上,11月份在50以上繼續回升。”據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城鎮固定資産投資150710億元,同比增長33.1%,比上年同期加快5.9個百分點。
出口長期回升
在整體經濟處於高位回暖之下,幾個數據顯得格外扎眼。PMI分項目值顯示,新出口訂單指數、採購量指數、進口指數、從業人員指數等都有所下降。 “新出口訂單和進口訂單有所下降,反映了最近一段時期內反傾銷案例在增加、以及國際貿易摩擦在加大,短期內影響到進口和出口。隨着全球經濟不斷復蘇,這種因貿易摩擦而形成的進出口下降是短暫的,一到兩個月後將會出現復蘇跡象。”蔡進對記者解釋指數下降的原因。 潘向東也認為,單個月某些指標的變化並不能説明未來的趨勢,預計隨着全球經濟的回暖,出口也將處於回升的趨勢。隨着國內經濟的回升,就業狀況也處於好轉的趨勢之中。 購進指數反彈 最能反映宏觀經濟的各項指標中,購進價格指數強力反彈形成了明顯的通脹壓力。數據顯示,11月購進價格指數為63.4%,比10月上升6.5個百分點。大宗商品最近也有回升趨勢,不過目前整體價格水平偏低,還不構成通脹威脅。“我們擔心的是,價格快速回升,會引起市場波動,不利於宏觀經濟穩定較快發展趨勢。”蔡進説。 潘向東則認為,購進指數的大幅上漲更多是由於同比因素,去年年末出現大幅下跌,由於基數的影響,以及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的不斷上漲,今年年末必然會出現同比大幅上漲,這並不意味着輸入的通貨膨脹壓力將加大,從近兩個月的大宗商品走勢來看,並沒有出現大幅上漲的趨勢,因此,沒有出現壓力加劇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