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11-12 作者:苗燕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儘管10月份的新增信貸小幅回落,但貨幣供應量仍然升勢不改,M1、M2再度攜手衝擊歷史新高。央行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9.42%,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32.03%。 M1的迅速走高,進一步證明經濟的活躍度繼續增強,而M2的持續爬升,則可能使得本已存在通脹擔心有所加劇。不過,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貨幣因素對物價增長的影響是不確定的,貨幣傳導到CPI的鏈條比較長,因此,其對通脹的影響不明顯。而為了鞏固經濟增長的勢頭,有專家建議應將貨幣供應保持在較高水平,以保證資金相對充裕。 國泰君安研究所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貨幣流向不同商品和資産的比例是不一樣的,不同商品和資産的供需關係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不能以貨幣供應量的規模擴大來推斷CPI
必然上漲。 西南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解學成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還指出,貨幣傳導到CPI的鏈條較長,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資本市場從中還會吸納相當一部分。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近日也撰文指出,過量的貨幣供給不大會轉化為通貨膨脹壓力,相反,在全球經濟處於衰退期以及中國經濟總體仍處於調整期的情況下,更容易轉化成資産價格的泡沫。他認為,目前來看,短期價格形勢較好,既無通縮之憂,也無通脹之憂。但他也同時提醒説,“實縮虛脹”的可能性是有的。因此,他建議將價格調控的重點由控制通脹,轉向加強對資産泡沫的監控上。 央行最新出爐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對通脹的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央行認為,未來實體經濟運行態勢以及宏觀政策力度、節奏的把握,將對通脹預期和價格走勢産生重要影響。當前內外部經濟總體好轉,全球貨幣條件較為寬鬆,在經濟持續回升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各類價格走勢,並注意更長期及廣泛意義上的整體價格水平穩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