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的銀行QDII理財産品市場仍可以用“清淡無味”來形容,不過隨着全球市場的逐步回暖,銀行QDII理財市場開始呈現震蕩上行的態勢。而昨日澳大利亞央行宣布再次加息,似乎也為銀行尤其是外資銀行QDII的“出海”提供了“機會”。
加息催QDII“出海”
昨日,花旗中國發行一款全新的QDII産品——海外澳元浮動票息債券系列,而花旗中國也是境內首家推出代客境外理財浮動票息債券的銀行。據記者了解,自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市場上運行的銀行QDII産品絕大多數仍是一些危機爆發前發行的老産品。而市場的冷清則是銀行失去發行新産品熱情的最大原因。 “近一年以來,銀行的確很少發行新的QDII産品了。一方面從銀行的角度來講,市場波動較為頻繁,儘管海外市場從今年以來已有所改善,但形勢仍不是太明晰;而且危機爆發後,市場對QDII這樣的理財産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銀行在産品的設計上需要大規模的重新調整。”某外資行理財分析師指出,“另一方面,投資者在經歷過QDII的‘翻船’後,即使市場有所復蘇,也難以在短期內提振信心,造成市場需求急遽收縮。所以,自然形成銀行QDII理財産品市場‘沉寂’的局面。” 然而,隨着全球市場對於“正逐步走出低谷”樂觀情緒的不斷上揚,以及對於通貨膨脹預期的上升,銀行DQII重新“出海啟航”的閘門似乎也開始有了開啟的預兆。 “儘管近期內通貨膨脹並不會出現高漲的狀況,但是溫和通脹的確正在盛行,中國政府也把‘防通脹’放在了第四季度的經濟工作重點中。”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認為,“隨着澳大利亞央行的再次加息,市場對於未來幾個月內全球各大央行加息的預期也漸漲。所以某些與匯率、利率挂鉤的DQII産品的確也可以抓住一些機遇。” 李要深同時指出:“尤其是對外資銀行而言,更是一個不錯的發行此類QDII産品的機會。因為外資銀行在境內的人民幣産品的發行、渠道、資源等方面都無法與中資銀行抗衡,而結構性産品、QDII産品則是外資銀行的優勢所在。”
“穩”字當頭
據公開資料顯示,花旗發行的這款“海外澳元浮動票息債券系列”産品,主要是根據債券發行時所參考的基準市場利率,如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澳大利亞金融市場協會銀行券參考利率BBSW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情況下,當市場利率提高時,債券的票息支付也相應提高。同時,這也是一款100%保本的QDII産品。 “一般來説,跟利率挂鉤的産品風險都不會太高,而花旗的這款挂鉤利率的債券型産品是QDII産品中比較穩健的。”李要深&&,“因此,從投資者需求的角度來看,應該會比較受歡迎。” 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來看,上周海外市場表現疲軟,銀行係QDII逾六成産品的凈值下跌,平均跌幅為0.14%。其中跌幅最大的QDII産品是滙豐銀行發行的“貝萊德拉丁美洲基金A2類單位”,跌幅為6.78%。期限為1年以上2年以下的QDII産品平均跌幅為0.52%,自運行以來平均累計虧損達18.65%,其中花旗銀行的“百駿太平洋股票基金”表現較差,累計收益率為-48.12%。 “儘管從市場整體宏觀趨勢來看,海外市場表現無疑將日益好轉,但是目前仍存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所以QDII理財市場也是整體呈現緩慢的震蕩上行趨勢。”上述外資行理財分析師指出,“因此,即使外資銀行看準市場的某些機會而推出一些QDII産品,也會以穩健為主,這也是目前吸引投資者的關鍵。” 李要深則繼而指出:“雖然此類穩健型的QDII産品可以會較受投資者歡迎,不過預計更多只是在境內市場仍發展有限的外資銀行會比較關注或熱衷,而中資銀行則應該不會跟進,中資銀行會把精力仍集中在目前發行正熱的境內信貸類、債權類理財産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