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信貸波瀾不驚
    2009-11-02    作者:楊冬    來源:證券時報
    在經歷了連續數月天量投放之後,國有大行與股份制銀行在9月份信貸腳步突然放緩,10月份,兩類主要銀行在信貸市場依舊表現波瀾不驚,正靜靜等待11月份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宏觀政策的定調。
  國泰君安研究員伍永剛稱,“考慮到國慶8天長假中銀行放假,10月份人民幣新增信貸應為3000億元左右。”
  這個數據得到了一位國有大行信貸人士的認同,“與9月份相比,國有銀行的投放節奏還要慢一點,目前基本上是在做一些前期基建項目的後續貸款以及票據置換的一般性貸款。”
  股份制銀行在10月份繼續保持了“微量”的信貸投放,而在9月份,所有股份制銀行新增人民幣信貸不足154億元。證券時報記者獲知,目前一些股份制銀行分支行的對公部門業務人員主要有兩項工作———拉存款和銷售理財産品,而發放貸款已暫時“脫離”了他們的工作範圍。
  據悉,城商行和農信社在10月新增信貸中的佔比依舊較大。一位銀行業研究員稱,“通過與城商行類的小銀行交流,他們在10月份依舊保持了較快的貸款投放節奏,地方政府項目性貸款支撐了主要的貸款需求。”
  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在信貸市場的低調,除了受資本金約束外,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監管環境已經變得不那麼寬鬆。上述國有大行的人士稱,“目前的監管其實是外松內緊,監管層雖然沒有明確説要收緊信貸,但只要哪家銀行敢突擊放貸,就會馬上成為窗口指導的目標。”
  上述銀行業研究員稱,“目前監管層的政策意圖,機構心裏普遍都沒譜,因此,每個月的預測的新增信貸數據與實際新增的數據都有很大的&&。只有當宏觀政策明朗化之後,信貸投放才能趨於正常。”
  11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會把籠罩在銀行頭上的信貸迷霧漸漸驅散。伍永剛説,“會議關於明年宏觀政策的定調,將直接影響銀行在年底和明年初的放貸策略。”
  關於即將定調的明年宏觀政策,外資大行之間正在展開一場激烈的爭辯。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不會收回史無前例的經濟刺激政策,宏觀緊縮將不會出現。”但瑞銀、瑞信兩大投行卻站在了對立面,“通脹預期下,中國明年初將開始出現宏觀政策收緊,最有可能先採取的措施是提高準備金率。”
  相關稿件
歐元區銀行逐步放鬆企業信貸要求 2009-10-30
銀行信貸激勵機制該全面檢討了 2009-10-26
信貸控制太緊反而會導致通脹 2009-10-23
銀行界11月聚北京 共商信貸風險防控之道 2009-10-23
預期收益率普漲信貸類猛增六成 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