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互利合作前景更為明朗
雙方就促進産業與經濟合作舉辦研討會
    2009-10-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由中共中央&&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與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09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25日上午在四川成都舉行。

  大力推動新型産業合作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在開幕式上&&,去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兩岸生産要素的流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便捷,經濟合作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優越,互利合作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明朗。
  他希望兩岸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入挖掘合作潛力,以互補互利、共同發展為目標,大力推動兩岸新型産業合作。
  他&&,20多年來,&&赴大陸投資帶動了兩岸産業交流合作,但目前兩岸産業合作的潛力還有待充分發揮,彼此優勢也需要更有效整合。一是兩岸産業合作迄今主要由企業自發進行,兩岸産業政策尚未對接,也缺乏有針對性的規劃和引導;二是兩岸具備優勢互補的産業尚未實現有效合作,資源配置未能發揮最佳效益;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及大陸市場的結合度尚不高。
  “新形勢下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重點之一在於推進産業合作,尤其是有規劃指導、有政策支持、有産學研一起參與的新型産業合作。”王毅説,2008年10月,台灣方面提出了兩岸産業“搭橋計劃”。這一思路富有創意,我們給予了積極支持。我們希望在兩岸有關方面支持下,通過經濟和市場力量的推動,加快實現兩岸産業生産要素的雙向流動,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進而共同開拓和進取國際市場的目標。
  王毅並就開展新型兩岸産業合作提出四點建議:既要順應大陸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也要適合台灣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既要加強兩岸在産業鏈不同環節上的分工,也要推進在研發、營銷和建立共同標準、創設民族品牌方面的合作;既要大力拓展兩岸市場,更要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共同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既要充分發揮企業和行業協會的重要作用,更要在政策上予以必要支持與溝通。

  望為陸資赴&提供更好環境

  王毅還&&,希望台灣方面為陸資在&投資經營提供更為公平合理的環境,以利於台灣經濟振興和兩岸企業共同進步。
  他説,20多年前&&即開始向大陸投資,但直到今年6月,台灣方面才開始允許大陸企業向台灣投資。這一轉變標誌着兩岸投資從單向走向雙向,也推進了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進程。迄今為止,已有十幾家大陸企業在&設立公司,邁出了大陸企業赴&投資的第一步。
  王毅説:“為了切實推進雙方投資,實現共同繁榮,希望台灣方面及時評估政策調整的效果,以更積極和開放的心態,逐步放寬投資領域,為陸資在&投資經營提供更為公平合理的環境,為企業管理人員在&常住與生活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
  他&&,我們願意就大陸企業赴&投資衍生的各種問題與台灣方面加強溝通、協調和磋商。只要兩岸雙方繼續共同努力,大陸企業赴&投資將會獲得健康有序發展,並為台灣經濟和民生作出重要貢獻。
  王毅還對一些台灣同胞對大陸企業赴&投資尚存各種疑慮和擔心&&了理解。
  “其實大陸企業赴&投資與&&投資大陸一樣,都是互利雙贏的好事。”他説,大陸企業赴&投資,將有利於改善當前台灣投資不足的局面,為台灣民眾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增強台灣市場的活力,增進兩岸企業的交流合作,給台灣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盡快啟動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商談

  王毅進一步&&,大陸方面為啟動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大體就緒。我們願與台灣方面協商,近期內完成兩岸專家的共同研究,年內在兩會框架下儘早啟動正式商談。如雙方都認為有需要,在海協會和海基會的第四次會談中可就商簽協議問題交換意見,並推動這一進程。
  他&&,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為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進兩岸經濟全面深入合作而作出的具有兩岸特色的制度化安排。協議的主要內容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及經濟合作等領域。
  “商簽這一協議,既要符合兩岸經濟合作的需求,符合兩岸貿易投資的特點,也要符合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商簽協議的步驟可以是先建立框架和確定目標,然後再協商具體事項。”王毅説。
  他指出,商簽協議的目的是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福祉,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最大可能地追求互利雙贏,鋻於此,兩岸應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秉持相互開放的理念。
  王毅&&,在此基礎上,大陸方面願意充分考慮台灣方面的合理訴求,盡量照顧台灣同胞的實際利益。協議從總體上講,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但同時對某些産業和社會群體可能受到的一些影響,兩岸有關各方應認真細緻地加以評估,在商簽協議的過程中妥善兼顧,從而使協議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和代價最小化。

  開創進軍全球市場新格局

  為期兩天的本次研討會主題為“促進兩岸産業與經濟交流合作”,共有160余位兩岸産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與會。與會人士就兩岸電子、新能源、高新技術、傳統産業等領域的合作各抒己見。

  “以電子書領域為例,兩岸可以借由學習中文的熱潮拓展‘孔夫子商機’,將‘中國製造’提升至‘中國標準’,開創兩岸産業進軍全球市場的新格局。”台灣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所長詹文男錶示。
  2008年,台灣方面提出了兩岸産業“搭橋專案”,以期推動兩岸建立産業合作平台。台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林祖嘉認為,得益於語言和風俗習慣的一致,未來服務業是&&拓展大陸市場的最大機遇。他描繪的合作藍圖包括:電信方面實現兩岸網內互打免費,共同打造文化創意産業,實現健康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對接……
  “服務業和新興戰略性産業是未來兩個值得關注的合作方向。”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員徐昆明&&,兩岸應在金融、物流、管理以及生産性服務業等方面加深兩岸合作,並共同加大對新興戰略性産業的核心技術創新投入,以儘早將技術轉化為生産能力。

  相關稿件
海峽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公布 2009-10-19
福建調整八大産業打造兩岸産業合作緊密區域 2009-10-16
海峽兩岸創意産業合作大有可為 2009-09-11
海峽兩岸農産品訂貨會成交近20億元 2009-09-08
兩岸專家為集約用地支招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