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流入加大我國通脹壓力
    2009-10-23    作者:李丹丹 吳婷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國家統計局22日發布的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在前三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幅度繼續縮窄的同時,其環比均出現雙雙上漲局面,其中,PPI環比更是出現了連續6個月的上漲。專家指出,當前我國通脹預期有所加強,管理通脹預期已被納入今後政策調控範圍。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從當前的現實來看,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問題。從今年價格的走勢來看,前三季度CPI仍下降1.1%,PPI今年以來也一直下降,9月份下降7%。
  但李曉超同時&&,無論是CPI還是PPI,環比都出現了上漲,存在着通脹的預期,對通脹預期要給予高度關注。自7月份CPI環比出現持平之後,8月份、9月份CPI環比都出現了上漲,PPI環比更是連續6個月上漲。
  通脹預期日益受到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就在數據發布的前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後幾個月,要把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係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這是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將管理通脹預期與保增長、調結構相提並論。
  此前數日裏,“通脹”一詞逐漸被有關人士頻頻提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9月份在夏季達沃斯年會上就曾&&,要警惕和防範包括通脹在內的各種潛在風險。央行副行長馬德倫日前在公開場合也指出,三季度我國經濟繼續呈現好轉態勢,同時通脹壓力正逐步積累。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稱,説明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在增強,如若不提前有所準備,控制明年的通貨膨脹會面臨困難。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國務院將保增長與控制通脹預期相提並論,表明控制通脹的重要性在提高。
  馬駿認為,國務院特別提到通脹“預期”,表明決策層意識到,即使通脹的水平並不高,但只要通脹上升的速度較快,就可能導致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期,從而使一些消費者將儲蓄更多地投入股市、房市,甚至購買實物以求保值。這種由於預期帶來的行為將加劇通脹的壓力。所以,即使通脹水平不高,也應該有預案控制通脹預期。
  近日,美元在國際市場上“跌跌不休”,牽動着全球資本市場的神經。業內人士認為,美元依然處於下降通道,長期低位運行的趨勢難以改變。李曉超&&,美元貶值是中國面對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一個表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增強,再加上目前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好轉,有分析認為,中國會再度成為熱錢逐利的戰場。而熱錢的流入無疑是在國內本就寬裕的流動性裏再注入“一瓢水”。
  央行副行長馬德倫日前也&&,在全球流動性較多,在美元匯率持續下行的狀態下,外匯凈流入的態勢有可能加劇,並進一步導致國內流動性的壓力,增加物價上行的風險。因此,必須加強跨境資金的流動檢測,防範收支失衡引發的流動性風險。

  相關稿件
資産泡沫急劇放大 熱錢勁涌令人憂慮 2009-10-22
新興市場打響熱錢狙擊戰 2009-10-22
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熱錢流入 2009-10-21
熱錢給央行出了難題 2009-10-21
熱錢套利中國 規模和速度將超預期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