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經濟浮現復蘇跡象,但有專家20日&&,生産商正在擔憂局勢變化,近期積極融資。而在此期間,亞洲各國的國家主權基金準備低價買入資源,面對鉅額資金流動,銀行等金融機構正試圖通過金融産品等手段佔領服務市場。
主權基金低價買入資源
“雖然金屬價格在上漲,但是生産商認為局勢正在發生變化,最近開始積極與銀行接頭,試圖融資”,瑞士信貸東南亞礦業部主管Alberto
migliucci20日&&,復蘇能否持續正成為生産商最大的顧慮,美元走勢撲朔迷離更加大了他們的擔憂。不過,雖然生産商積極融資,但是他預計,除了黃金外其他礦業項目的融資將充滿挑戰,因為銀行的內部審核條件日趨嚴格。 與此相對應,來自海外的專家發覺中國等亞洲國家正在乘機低價買入資源。Alberto
migliucci透露,國家投資基金正在積極準備入場,例如中投正準備投資位於印尼的一個礦區,該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熱煤出口項目之一,如果成功,將成為當地最大的中資投資項目,涉及金額有望達到19億元。 此外,韓國、日本政府也在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的方式鼓勵企業投資海外礦産。“我們觀察到這樣的趨勢,國家主權投資基金正在出手,此次金融危機讓很多私營企業受到影響,這時候唯有他們還有充分資金來進行大筆並購”。 中國企業也正成為並購的生力軍,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金劍華介紹,作為全球礦業跨境並購的重要參與者,2007年中國的相關交易額僅有11億美元,2009年即上漲至290億美元。中國資金海外並購有其偏好及特徵,首先,從並購地域來看,澳大利亞是中企最為偏好的區域;其次,國有背景企業佔了並購企業的絕大多數,決策較慢;再次,中企的標的企業大多已經非常成熟,並不喜好尚處開發初期的企業。 此外,Alberto
migliucci&&,私募配售市場正在興起,這也為一些不想上市的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
金融機構支持並購
數額巨大的交易額也正在吸引金融機構的目光。 專家介紹,目前礦業企業主要的融資來源包括直接融資、本土商業銀行、外資商業銀行、私募及債券市場等,其中最為重要的銀行融資中,本土融資資金成本低,可提供最小的息差,但是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限制,加上風險偏好水平低,取得美元融資額度途徑有限,外資商業銀行雖然行業選擇面窄,但更能憑藉提供更富競爭性的利率優惠建立業務關係。 對於中國企業來説,直接融資難度頗大,金劍華&&,目前澳大利亞及加拿大均允許尚處於礦産勘察階段的企業上市融資,香港等市場則將礦産企業上市與其他類別企業分離單列,A股上市的要求比之嚴格得多。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更多選擇了從銀行融資。從國內市場來看,目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及中國銀行均對礦業企業海外並購&&了提供金融服務的興趣。 為了獲得市場,中國銀行人士&&,該行已經設立了專門的礦業行業研究部門,進行礦業風險和創新研究,不僅對企業進行間接融資服務,還推出了全球統一授信等一攬子金融服務,“我們把支持礦業企業兼併重組列為工作重點,也希望中國礦業企業在重新配置資源的過程中開拓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