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美國宣布對中國輪胎特保案(“特定産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簡稱)實施限制關稅,從9月26日起加徵35%的懲罰性關稅。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的大背景下,美國祭出此舉,我們必須深層考量其背後的戰略意圖。
第一,從全球經濟形勢看,世界經濟在緩慢、曲折復蘇,但美國經濟復蘇勢頭明顯弱於中國,甚至弱於歐元區和日本。從二季度經濟增速看,美國比上一季度(下稱環比)下滑0.25%,歐元區環比下滑0.1%,日本環比增長0.6%,中國增長7.9%。特別是,在美國對外貿易中,貨物貿易持續多年鉅額逆差,而原本順差的商品和服務貿易也出現逆差並持續擴大。中國出口産品不可避免地成為“替罪羊”,輪胎特保案開了奧巴馬前任布什政府也沒有的危險先例,可以預計,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回升,類似案例還將更加頻繁出現。 第二,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外貿出口持續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全球特別是發達經濟體需求快速萎縮。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製造”的強大競爭力並未減色,中國産品佔國際市場的比重在提升,前5個月中國在美、日、歐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同比(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4.1、3.6和3個百分點,這固然得益於中央及時&&的一系列“穩出口”的外貿政策,但也和中國産品出口結構中有大量需求彈性小的一般製造産品不無關係。國內輪胎産品有40%出口,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國,美國發起輪胎特保案,是其通過貿易壁壘實施“遏制戰略”的典型體現。 第三,今年以來,國內遭遇的反傾銷數量大幅上升。上半年有15個國家和地區向中國發起了60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高達83億美元。不僅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發展中經濟體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高,涉及産品越來越多,涉案金額也越來越高。80年前,正是美國的斯姆特-霍利法案提高進口關稅60%,導致了全球性關稅大戰和大蕭條的持續。美國以維護工人就業為藉口發起輪胎特保案,將可能帶動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扼殺世界經濟復蘇的綠芽。 第四,國際貿易組織各成員國近日恢復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在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復蘇的關鍵時期,儘早完成多哈回合對於推動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美國選擇在此時實施輪胎特保案,無疑將為自己在談判桌上增加談判的砝碼,但也將導致多哈回合的談判更加艱難。 因此,應對輪胎特保案,我們要看到其背後隱藏的多種戰略意圖,不僅僅要迅速反應、及時應對,更要學會利用國際規則處理這一事件,增強在大國博弈中的技能、手段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