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數據公布 商品再陷通脹迷局
    2009-07-17    葉苗    來源:上海證券報

  市場翹首以盼的宏觀數據半年報終於&&,6月CPI、PPI雙雙下降,依然處在下降區間。對於因資金大量流入而火爆的期貨市場,最關心的莫過於通脹預期是否會引起流動性的改變。業內人士&&,國內數據顯示,目前實際的通脹壓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因此在利率層面還不會對流動性造成影響。從美國的數據來看,經濟的長期恢復趨勢已經顯現。
  不過,由於近期市場做多氛圍濃烈,股市、期市聯袂暴漲,銅、鋼材反彈幅度非常大。專家&&,股市和期市的同步效應愈加明顯,近期商品可能會出現“假突破”,要注意短期見頂的風險,近期市場或會比較動蕩,投資者不宜追高、

  通脹壓力尚不大

  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5.9%(6月份同比下降7.8%)。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國CPI和PPI還一直處在下降的區間。上半年,CPI自2月份以來一直在下降,分別下降1.6%、1.2%、1.5%、1.4%和1.7%,並且在八大類商品中有三漲五降。從3月份以來,環比也一直下降,3至6月,環比分別下降0.3%、0.2%、0.3%和0.5%。與此同時,上半年PPI同比下降5.9%,並且1至6月,同比降幅呈現出逐漸擴大的趨勢,1至6月分別下降3.3%、4.5%、6.0%、6.6%、7.2%和7.8%。處在上游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降幅更大,上半年下降8.7%。
  可以説,商品的實際價格是一直在走低的,這跟市場近來對通脹的強烈預期對比強烈。業內人士&&,這跟CPI、PPI的滯後性有關,同時CPI的構成跟期貨的關聯並不大。但PPI反映的是實體經濟中最核心最真實的東西,它的走勢較為被人關注。
  “CPI和PPI的剪刀差越來越大,”新湖期貨研究部經理葉燕武&&,通脹一般是從CPI開始傳導,用CPI和PPI相減的差距值得關注,如今這個剪刀差呈現擴大的趨勢,説明實體經濟的通脹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通脹可能在股市、樓市和期市裏,但不在實體經濟中。”
  “商品市場大家都擔心通脹壓力,擔憂會不會導致收緊流動性,”大華期貨研究所所長宋啟虎&&,市場經歷了大幅上漲,尤其是原油、基本金屬都上漲過快,市場開始憂慮實體經濟恢復並沒有那麼樂觀。從6月份的最新數據看,世界各國的CPI都還是呈下降走勢,因此也暫時感覺不大通脹壓力,這説明從利率層面還不會有針對流動性的措施&&,“但不排除央行在其他方面會有動作。”

  7月數據或會出現變數

  “中國的PPI可能會在7月的數據裏體現出能源因素,”宋啟虎説,美國剛剛公布的6月份PPI環比大幅上升,這跟原油的大幅反彈有關,但中國實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導致價格傳導要慢一個月,因此真實的“演變”可能要在7月份數據才能見分曉。
  據了解,美國6月份製成品PPI較5月份上升1.8%,創下了2007年11月份以來的最大升幅,從汽油、汽車、傢具到處方藥甚至蔬菜,所有物品的價格全線上漲。從美國的數據上看,通縮的風險正在逐步消失中。
  宋啟虎認為,上半年的數據&&,宏觀經濟是在逐步恢復中,美國新近公布的製造業指數也説明了這一問題。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一恢復的速度又很緩慢,全球經濟可能還要在2%的增長率以下徘徊。
  “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期貨價格在漲,PPI卻上不去,”葉燕武&&,在如今的所謂“通脹”格局下,最為尷尬的還是中間企業,普遍面臨利潤被兩頭擠壓的風險,這對實體經濟的恢復也將産生較大影響。

  股市期市同漲:“做多心態很恐怖”

  據了解,一些企業的期貨操盤手最近私下感嘆,“股市不跌,在期貨上也不敢放空。”最近股市和期市的同步效應愈加明顯,流動性集中、對宏觀數據的樂觀預期,造就了兩個市場同步繁榮。以本週為例,在倫銅大幅上揚近350美元、國內基本金屬聯袂大漲的同時,國內A股有色金屬板塊的表現也極為活躍,雲南銅業、雲鋁股份等漲幅都很大。呈現出了明顯的“期貨品種漲,相關行業股票亦漲”的跡象。
  業內人士&&,這一現象都來源於對宏觀經濟的樂觀預期,但也帶來了一定風險,在實體經濟沒有出現真實好轉的情況下,近期商品可能出現“假突破”,這兩三日內,要謹防短期見頂。“目前的行情是資金推動的,短期內,銅、天膠等商品都有可能出現反彈以來的高點,但這種突破可能會是假突破,然後出現類似近期原油走勢的回調。”葉燕武説。
  “目前國內企業的心態就是做多,買入持有,很多做套保的朋友都翻多了,我們調查下來,這種心態極為普遍,”葉燕武把企業的這種做法比喻成“指數基金”式的心態。
  宋啟虎也&&,這周以來,股市和期市的上漲都比較兇猛,這跟美股近期的暴漲有很大關係。美鋁、高盛、英特爾的業績都不錯,推升了美股的行情。“但一項調查顯示,股市上漲的同時,美國市場的恐慌指標也在上升,根據歷史經驗,這兩者同時上升很可能就説明短期內要調整。”宋啟虎説,由於這波商品市場的走勢與美國經濟&&緊密,因此即便是國內市場的投資者,也要當心短期見頂的風險,不宜追高。

  相關稿件
美赤字破萬億加劇通脹擔憂 2009-07-17
全球通脹恐慌論者過慮了 2009-07-15
哈繼銘:“通脹三部曲”尚差最後一曲 2009-07-15
採掘板塊:稀缺資源受益通脹預期 2009-07-10
天弘基金:真實通脹尚未到來 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