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吸引外資短期難恢復
    2009-06-01    張穎    來源:國際金融報

  “當前,我們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吸收外資情況短期內實現恢復性增長有一定難度。”昨日,中國商務部發表當前商務形勢述評文章指出,自2008年10月以來,隨着美國次貸危機發展為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已連續7個月下降,這是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吸收外資首次全面下降。
  今年1-4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241家,實際使用外資276.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34.2%和21%。儘管今年前3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一度出現降幅逐月收窄現象,但到了4月,月度實際使用外資降幅再度回到22.5%。

  危機重創外商投資

  “毋庸置疑,外部環境的變化是導致我國吸收外資下降的重要原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FDI)流量為1.66萬億美元,比2007年下降15%。跨國並購交易也銳減,2008年並購交易額同比下降29%。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出現經濟衰退,跨國公司對外投資能力下降,投資意願也明顯減弱。
  商務部在文章中指出,為應對金融危機,不少國家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的限制,&&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我國吸收外資面臨的國際競爭加劇。
  丁志傑認為,隨着危機從金融行業向實體經濟過渡,跨國公司為了度過危機,大幅重組其全球投資,導致國際資本將更多地在發達國家之間流動,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將相應減少,面向發展中國家市場的製造業投資甚至會撤離,國際資本流向將發生重大變化。“因此,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出現連續數月下降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創造環境吸引外資

  在丁志傑看來,吸收外資下降並不&&中國經濟失去了吸引力,“恰恰相反,中國經濟在這一輪全球金融危機中呈現出了較大的競爭力”。
  聯合國貿發會議所做的《2009-2011世界投資前景調查》表明,穩定的經濟增長、龐大的國內市場規模、低成本勞動力、市場開放等因素使中國繼續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中國美國商會最近宣布,在接受其調查的美國企業中,80%以上的企業對今後5年在中國的業務前景&&樂觀;73%的企業將擴大在華投資。
  商務部認為,吸收外資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穩定和擴大吸收外資規模,優化外資産業和地區結構,對我國克服當前困難和保持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為應對金融危機相繼&&的擴大國內需求、保持金融穩定、推動産業振興和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措施,將為外商投資提供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為此,商務部印發了《關於2009全國吸收外商投資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從4方面努力營造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包括圍繞“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統籌協調做好吸收外資工作,營造鼓勵外商投資的良好環境;加強産業引導,優化外商投資産業結構;促進外商到中西部地區投資,優化外資的區域結構;加強和改進服務,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
  對此,丁志傑分析到:“吸收外資下降對中國經濟而言並不是一味的負面影響和衝擊,而應該看到更多積極意義和機遇。”他認為,吸收外資下降給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最佳時機,中國經濟在進一步融入全球貿易的同時,也要不斷完善自身産業結構的調整。

  相關稿件
我國今年吸引外資可能持續下降 2009-05-31
外資品牌彩電首次入圍家電下鄉 2009-05-27
外資行為何倒挂定存利率? 2009-05-26
上海産權市場:外資踴躍收購內地企業股權 2009-05-25
本土創投離外資創投還有不小差距 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