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3-20 作者:馮武勇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美聯儲18日決定再向市場“輸血”1.15萬億美元。輿論驚呼:伯南克終於開啟印鈔機,“從直升機上撒錢”。
2002年,時任美聯儲理事的伯南克在有關通貨緊縮的一次演講中,曾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 弗裏德曼的話説,為克服通縮,要不惜從直升機上撒錢。
伯南克2006年出任美聯儲主席後不久,次貸危機、金融風暴、經濟衰退漸次襲來。在政府、國會之外,美聯儲成為美國迎戰金融風暴的急先鋒。從“零利率”到“定量寬鬆”,伯南克幾乎把他有關克服通縮的理論家底一一落實在貨幣政策上。
如今,美聯儲超過2萬億美元的龐大資産負債表上,躺着國債、企業債、證券等形形色色的“資産”,實質上成為美國最大、也是最終的借貸方。
為購買這些“資産”,美聯儲只有開動印鈔機。
印鈔的後果之一,美國各種債務的“含金量”得到稀釋。
從長期看,美元氾濫將不可避免地招致美元貶值。
美國清晰觀點經濟學研究公司經濟學家卡裏 利希認為,伯南克的大手筆源於他對大蕭條産生機理的認知,以及在美聯儲主席這一位置上的“責任感”和“恐懼感”。
當學者期間,伯南克潛心研究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認為市場信貸功能失靈是大蕭條“加速器”,而美聯儲當年收縮銀根的政策加劇了信貸困境。
伯南克的恐懼是,如果他未能大把撒錢,以至經濟陷入萬劫不復境地,自己將成為大蕭條以來最大經濟危機的罪人。即使撒錢無濟於事,至少他已盡到“本分”。
不過,美國內外債權人的恐懼是,未來美元貶值將使他們手頭的實際權益大大縮水。
而世人更大的恐懼是,如果“撒錢”這一招也失靈,美國將會怎樣?世界將會怎樣? 新華社供本報專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