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電視廠商“新賽季”聚焦面板
    2009-03-16    作者:李媛    來源:國際金融報

  除了聯合蘇寧等電器連鎖巨頭在2009年2月開始對庫存平板電視進行30%幅度的降價,3月,在液晶面板價格連續3個月趨於穩定的背景下,三星、LG等外資面板巨頭又開始擺弄起自己手中的“面板武器”。這意味着被國資平板廠商“冬季攻勢”打懵的外資平板巨頭經過幾個月的調整,又開始醞釀反撲。

面板價格成産業鏈掣肘

  液晶面板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平板電視行業最大的瓶頸。2007年第二季度,液晶面板行業進入利潤豐厚的春天,中國平板巨頭卻開始進入最困難的時期。
  “當時液晶面板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三星電子、LG等面板巨頭都優先將面板自用,並訂購了友達、奇美等台灣面板巨頭40%左右的面板,大陸彩電企業當時經常是拿着現款卻買不到面板。”長虹多媒體中國營銷中心總經理蘇子歡告訴記者。
  這一局面直到2008年7月面板行業突然進入冬天才得到改觀。蘇子歡&&,“直到2008年8月,很多面板巨頭開始主動請我們購買液晶面板,甚至可以賒賬購買。”
  由於面板業務的虧損,三星電子的數字電視業務部門在中國市場採取的“面板補整機”的戰略也無法實行。加上中國平板電視品牌的價格反擊,2008年12月,三星液晶電視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下降到5.8%,此前最高時期的佔有率曾高達14.8%。
  可見,在平板電視産業鏈中,液晶面板的地位不容小覷。但目前,TCL、康佳等國資平板品牌每年要向外資面板巨頭采購超過300億元的液晶面板,這也為三星等外資平板巨頭期望通過“面板武器”奪回市場份額埋下伏筆。
  有消息稱,三星電子、LG等外資面板巨頭今年2月底向友達、奇美等台灣面板商拋出了2008年8月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小尺寸(32寸以下)液晶面板訂單。

三星“故伎重施”

  “三星電子在32寸以下的電視領域佔有率並不高,此舉顯然不是為了自己生産,而是要切斷中國大陸企業採購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路徑。”康佳多媒體事業部總經理穆鋼&&。
  今年1月,在工信部牽頭下,台灣的5家液晶面板企業與大陸的9家彩電企業簽署了採購20億美元面板的定單,而這批以26寸、32寸為主的液晶面板也成為國內幾大品牌布局“家電下鄉”的主力。
  然而完成首批交貨後,三星電子突然向友達、奇美提交了中小尺寸液晶面板訂單。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負責人謝勤益&&:“來自三星的訂單2006年一直佔友達液晶面板銷售的30%左右,佔奇美的23%左右,這些台灣面板商自然只能推後向大陸彩電企業交貨。”
  同時,三星電子剛剛投産的8代線則主要為三星和戴爾切割21.5寸的液晶面板,並在與中國彩電巨頭的液晶面板採購談判中提出了漲價的要求。謝勤益告訴記者:“三星電子一直在尋求反擊的機會,而面板價格是其手中最好的牌。”
  “顯然三星電子是在故伎重施,目的就是通過控制液晶面板供應來打壓中國平板巨頭,或者借機提高液晶面板銷售價格,造成中國平板電視利潤萎縮。”穆鋼説。

國資平板“反壟斷”

  實際上,2009年2月中旬過後,中小尺寸的液晶面板已經出現了2美元的小幅上漲。對剛剛奪回市場佔有率的國資平板品牌來説,無異於釜底抽薪。
  因此,國資平板品牌的“反壟斷”之聲不絕於耳。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告訴記者:“2008年,美國商務部曾以涉嫌操縱面板價格給LG、夏普等4家面板商開出了總額近6億美元的罰單,今年3月,日立也承認操縱面板價格並認罰3100萬美元,這是在蘋果、戴爾等巨頭的要求下提出的。三星電子通過壟斷液晶面板貨源來抬高價格的做法顯然不合理,而中國彩電企業卻沒有提出類似的抗議。”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也&&,中國企業應聯合提出訴訟,使外資巨頭的“面板牌”無法打下去。
  “這些液晶面板巨頭的壟斷,不僅卡住了國資平板電視産業的脖子,其技術封鎖也增加了中國企業向上游進軍的難度。”東方證券分析師陳剛認為。

  相關稿件
不法電視購物商家 借"貨到付款"欺騙消費者 2009-03-04
召開“搞活流通、擴大消費”電視電話會議 2009-03-03
日本32英寸液晶電視價格已經跌破五萬日元 2009-02-26
手機電視上海“起航” [圖] 2009-02-19
研究發現:少時愛看電視長大易患抑鬱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