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寶華爾街,印度IT業盈利重挫
    2009-02-19    作者:黃晶華    來源:國際金融報

  在2月13日結束的印度NASSCOM年會上,“中國服務”的品牌成為了“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中的亮點。有國內軟體服務外包企業感言,對於印度,我們已不再需仰視,而是可以平等對話。

國際環境變化帶來機遇

  在印度孟買舉行的這一屆印度國家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年會吸引了全球的800多家企業。中國方面派出了由IT服務外包行業領軍企業、政府官員等百餘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參加了會議,並在主題為“中國服務”的論壇上與來自全球的專家分享了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戰略思想。
  德意志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家Thomas Meyer先生在論壇上指出,中國服務外包業在人才數量,市場規模及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近年來,IT服務行業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也證明了中國的巨大潛力,中國將毫無疑問成為新一輪全球經濟格局整合的受益者。
  “美國金融危機衝擊了世界軟體外包業,也讓中國軟體業從浮躁回歸商業本質。人力成本和市場優勢仍在中國,經過危機的磨練,行業內龍頭企業將獲得與國際巨頭叫板的實力,我國在國際軟體外包中的地位將得到鞏固和發展,世界軟體外包業的格局也將出現新的變化。”參與論壇的中國民營軟體外包企業博彥科技集團總裁兼CEO王斌如是説。

印度不再遙遠

  據記者了解,由於印度IT産業40%的年盈利來自於全球金融服務商,其外包産品的61%是售往美國,30%的市場在歐洲國家,印度軟體業幾乎把籌碼都押到了華爾街,今年全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將下降5%至6%,印度最大的3家軟體外包巨頭,TATA、Infosys和Wipro的利潤都出現了明顯下滑並面臨裁員困境。日前曝出的印度軟體外包巨頭薩蒂揚軟體技術有限公司(Satyam)鉅額財務造假醜聞更讓印度軟體業雪上加霜。
  “經過1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以前我們參加NASSCOM會議時,是抱着向印度企業學習的心態,但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和他們平等對話,獨立去接觸世界級的客戶。”王斌説。
  但他認為,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在人員規模和技術成熟度方面與印度還有一定的差距,導致了我國服務外包業的人均收入較低,在高端業務方面缺乏競爭力。經歷了2001年至2005年的高速發展,中國軟體外包正趨於成熟和理性。相對於印度,“內需充足”和“後發優勢”是中國軟體企業的獨特機遇。企業的出路在於找準定位,做精做強。

  相關稿件
[華爾街日記]限薪緊箍咒越念越緊 2009-02-17
[華爾街日記]蓋特納必須直面兩大金融難題 2009-02-11
華爾街高管反擊限薪:奧巴馬福利比我們好 2009-02-10
華爾街冷眼相對 奧巴馬限薪令成空文? 2009-02-06
華爾街高管嫌50萬美元太少 稱限薪是報復 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