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通退市”爭議中的民生思考
    2009-02-10    作者:新華社記者 華曄迪 余曉潔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小靈通3年退市”的消息成為街頭巷尾和網絡上熱議的話題。爭論的焦點圍繞小靈通“是否該退市”、“如何退市”、“怎樣妥善維護現有近7000萬小靈通用戶的權益”展開。

從“紅極一時”到“給3G讓道”

  小靈通在國內通信市場磕磕絆絆發展了10多年,最“輝煌”的時候用戶有9000多萬。尤其在中西部地區,小靈通擁有相當規模且忠實度較高的用戶群。
  一石激起千層浪。“3年內退市”的消息在現有6893萬小靈通用戶中掀起了軒然大波。網上調查顯示,超過七成五的被調查者&&願意繼續使用小靈通。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MIS主席、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曾對小靈通用戶群作過細緻調研。他&&,對很多活動範圍在一定區域,無漫游需求的用戶來説,目前小靈通仍然是最實惠的選擇。
  “小靈通退市有其必然性。”宋俊德説,“作為移動補充技術,小靈通的傳輸性能、覆蓋性能都遠不如現在的移動通訊技術,在調製方式、頻率使用效率方面也較為落後。”
  眾所周知,小靈通基站覆蓋面積只有移動基站的百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以北京為例,如果要達到與幾千個移動基站同樣的覆蓋,就需要上百萬個小靈通基站,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近年來,小靈通用戶數呈現下降趨勢,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小靈通用戶數已由2006年的9000多萬降至2008年底的近7000萬戶。

退市不可怕,民聲需傾聽

  技術總在更新,市場大潮中的新舊交替每天都在發生。對於一項舊技術的消亡,老百姓並不惶恐。人們渴望的是自己的需求能夠被關注,自己的選擇能夠被尊重,自己的聲音能夠被傾聽。
  在四川成都一家出版社工作的黎莉告訴記者,突然聽説小靈通退市的消息,很吃驚,對於已使用多年的小靈通,確實有些留戀。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小靈通套餐每月5塊錢,可享受80條短信。早晚6點間大成都範圍內只要9分錢1分鐘,國內長途撥17909也只要1毛8。要是打手機的話,最便宜的“暢聊”套餐每月也要49元,國內長途則是3毛錢1分鐘。
  值得監管部門重視的是,近7000萬小靈通用戶目前在電信市場上真實、客觀地存在着。其根源就在於其低廉的通訊資費,而且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可以用固話的資費享有移動通訊的功能。
  爭議中不少人主張,用不用小靈通應該由市場決定:如果消費者自己不需要小靈通了,會自動選擇別的産品,讓小靈通市場自然消退。
  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如果小靈通終將告別歷史舞&,現有用戶的權益如何得以保護。畢竟,每位小靈通用戶簽訂入網協議時,都與電信運營商確立了長期的電信服務合同關係,退網將直接導致這種服務合同的終止。

  相關稿件
小靈通退市 用戶應有“拆遷補償” 2009-02-10
小靈通退網的實質是3G的激烈競爭 2009-02-05
小靈通“退市”,要聽聽用戶的意見 2009-02-05
小靈通退網,廉價通訊不能退 2009-02-04
專家認為:小靈通將和多種通信技術並存 200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