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項目引導信貸爭奪轉戰中西部
    2009-02-06    作者:鄒靚    來源:上海證券報
  乘着“保增長”的東風,商業銀行“早放貸早收益”的理念在2009年初愈演愈烈。有媒體報道稱,今年1月全國新增信貸規模有望突破1.2萬億,同比增速創歷年新高。但今年的放貸形勢與往年不同,除了傳統的基建項目在年初集中上馬之外,各行的信貸結構在區域、行業上都有明顯調整。中西部、環渤海地區成為銀行新寵,與拉動內需相關的産業及企業也在本輪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中大面積受益。
  本輪信貸投放高潮,早在兩個多月前就開始在各地掀起。央行公開數據顯示,自放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控制後的三個月,去年11月、12月的新增人民幣信貸量分別高達4679億元、7718億元,今年1月更是高達1.2萬億。
  浦發銀行副行長劉信義在接受採訪時&&,這三個月信貸猛增並不奇怪,“一是規模控制取消使很多被壓制的需求獲得了釋放,二是有很多表外的授信移至了表內”。所謂的表外業務移至表內,主要是指原本以發售理財産品及承兌匯票方式存在的變相授信,可以通過正常信貸及票據融資出現。而獲得釋放的被壓制需求,除了部分低風險的企業信貸需求,主要還是集中在項目融資需求上。
  “現在信貸供求雙方存在意願錯位,銀行願意放貸的企業越來越多的轉向了直接融資市場,有很多大企業都選擇了發債融資同時提前還貸。而大量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又不能滿足銀行風險可控的原則”,農業銀行某分行公司部經理袒露着無奈。
  不過深發展行長肖遂寧對中小企業仍然比較看好,“畢竟中小企業融資受國家政策支持,而且潛力豐富,雖然受金融經濟危機影響較大,但還是要分行業來看”。隨着各地基建項目陸續上馬,建築材料、機械零配件等與投資拉動有關的行業將受益,而國內零售業在拉動內需政策的刺激下也表現出強勁增長,上述都將是銀行看好的企業所在行業。
  還與往年不同的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傳統信貸優勢地區在2009年預期將放緩增勢。劉信義&&,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民營經濟、私營企業發達,是受金融經濟危機衝擊的重災區,即便是經營良好的企業在擴大生産方面也表現得相當謹慎。“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環渤海特別是天津河北等地,在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具有優勢,原先受宏觀調控限制的項目陸續放開,今年一季度的中長期信貸投放將集中在上述幾個方面。”他説。
  相關稿件
地方交通基建缺資金 燃油稅改革補償機制待建 2009-01-20
次新股基建倉漸入高潮 百億資金輸血股市 2008-12-17
抓基建、促就業 奧巴馬提出五點救市構想 2008-12-08
4500億民航基建拉動“臨空經濟” 2008-11-26
交通基建: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將是重中之重 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