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開徵 引發“省油車”走俏
    2009-01-06    作者:李語實 張霄羽    來源:國際金融報

  2009年元旦,不僅是燃油稅開徵的日子,也是不少消費者趁假期閒暇購車的日子。在眼下特殊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會作出什麼樣的選擇?消費者的喜好將如何推動當前內外交困的汽車行業?

日係車“省油”走俏

  在外企工作的顧女士元旦時,去上海龍吳路上的馬自達專賣店付款提車。她在馬自達6和途安之間曾經猶豫了許久,最後決定購買馬自達6。“除了覺得馬自達6的外形更好看之外,耗油指標成為重要的選擇因素。”顧女士對記者説:“我買的這款馬自達6排量2.3L,百公里油耗大約是6.2L,和2.0L排量的油耗差不多。”
  耗油指標日益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的選擇標準。“省油”口碑良好的日係車在這個冬日車市裏日漸走俏。
  元旦當日,記者走訪了上海一家日産專營店。銷售顧問告訴記者,日産TIIDA系列産品(騏達和頤達)銷售很好,已經沒有樣品和存貨了。這位銷售顧問對記者説:“很明顯,燃油稅&&推動了日係車的銷售力度。”據她測算,假設車主每天行程50公里,油費每月1000元左右,在實施燃油稅後,TIIDA車主大約能節約三成的出行成本。

小排量車降價促銷

  汽車産品的省油特性其實是相對的。一位從事汽車維修的專業人士近日對記者説:“很難講有絕對省油的産品。還要看駕車者的駕駛水平,道路的擁堵狀況。一般情況下,能保持勻速行駛,避免走走停停就能省油。”
  同排量産品的省油性不好衡量,可是小排量産品耗油量低卻是一定的。據新華信國際信息諮詢(北京)有限公司的一項調查統計,在行駛里程不變的情況下,實施燃油稅後,微型車每年需要多支付1079.6元;小型車多支付3106.8元;緊湊型車多支付2904.5元;中型車多支付4906元;中大型車多支付4822元。
  顯而易見的優勢使經銷商們推出種種優惠來把握商機。記者在上海市一家起亞銷售店發現,賽拉圖的購車優惠普遍達到1500元,還附帶贈送一些汽車配件。汽車評論員藍畔認為,這些産品的“價格促銷”不同於往年“成本博弈”下的價格戰。
  “正如超市打折一樣,汽車産品出現日常促銷,將成為車市的走勢之一。”藍畔説:“一年又一年,經過了多輪價格戰洗禮,廠家的觀念已經發生了轉變,一般選擇在兩種情況下將降價作為橇動市場的杠桿:産品滯銷時和産品旺銷時。前者為了拉動銷售;後者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消費者是“救市主”

  雖然元旦期間有部分車型熱銷,但不可否認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汽車工業的增速近幾個月連續下跌,汽車市場萎縮,內需疲軟,出口困難,內外交困。不少業內人士認為,2009年車市的日子會更不好過。“要不要救車市?怎麼個救法?”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
  據報道,“穩定發展汽車消費”已經在2008年12月10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明確為工作重心。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近日指出,燃油稅實施將帶動汽車行業向節能減排方向健康發展。在開拓市場和“穩定消費”方面,李毅中提出了多條建議:對小排量轎車減免部分購置費;對提前報廢的車給予一定鼓勵政策;對政府採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國産汽車按一定比例優先;對個人買車按揭貸款給予一定優惠;支持零部件再製造。李毅中還建議,各地政府“清理一下”不利於或者影響私人買車、用車的規定。
  “將汽車市場比喻成一個大超市,蕭條時,相關部門出面吆喝,讓更多的消費者來超市消費也是一種救市的方法。”藍畔説:“消費者是真正的‘救市主’,支持、鼓勵、扶持消費者,把更多的實惠給予消費者,就是最好的救市。救市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而是注入興奮劑、催化劑、活化劑,讓車市‘動’起來。”

  相關稿件
燃油稅改革:徵集的民意需慎重取捨 2008-12-15
燃油稅費改革:公平稅負一大步 2008-12-11
燃油稅改革核心仍是定價機制 2008-12-10
從戰略意義上認識燃油稅方案 2008-12-09
燃油稅爭議緣于立法價值取向模糊 20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