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重洋”當頭遭遇金融海嘯
    2009-01-05    作者:張國 周劼人 李晶星 田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學生盛錦飛盯着一所外國高校的網站,在網站上可以提交入學申請。震撼全球的金融海嘯,給出國留學的申請者增加了難度。張國 攝
    田野不想再等下去了。他是眼睜睜地看著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機倏忽之間走到自己身邊的。
    當雷曼兄弟公司破産的消息傳來時,這個年輕人匆匆接受了一份錄取函,它發自一家很不錯但算不上頂尖的美國大學。
    這名南開大學碩士,原本打算多申請幾所大學,挑最好的去深造。在此之前,即使手頭持有的基金跌到慘不忍睹時,他也沒感到冬天的來臨。
    “就算學校排名不是很靠前,但只要導師好,研究方向適合,我也就心滿意足了。”田野作了決定。
    “早去早回,不想再拖一年。”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強調。
    在這些立志留學的青年中間,所有的猜測都指向一個問題:金融海嘯襲來,還能否如願“飛越重洋”?
    中國改革開放鼓勵留學的政策實施30年來,有136萬人從中受益。但這一次,他們擔心,頂着金融海嘯,“飛越”的過程可能會更加吃力。

斷言“出國熱”為時尚早

    北京某高校政治係一位本科生兩年前就計劃好了出路,畢業後到密歇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但如今,這條路不再是他的首選。
    他申請留美時發現,金融危機給美國高校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拿到獎學金的難度加大了。“對方學校給我發了郵件,説了財政問題。另外,通過在國外的留學生渠道,也對目前形勢的嚴峻有了一些了解。”他説,眼下,他想在國內的政府部門找一份工作。
    出國大軍激烈角逐的往往不是錄取機會,而是獎學金的多寡。如果沒有得到美國高校獎學金的資助,中國的一般家庭很難付得起高昂的學費。而要想拿到全額獎學金,包括以助教、助研等方式獲得補助,就需通過錄取委員會的嚴格篩選。
    如果拿獎學金的機會變得渺茫,選擇出國的很多人會最終放棄。
    “我認識的好幾個人把雅思、託福和GRE(三者均為出國留學的英語及學術能力考試——記者注)都考過了,可最後他們不是選擇保研就是去找工作,連申請都沒做。”南開大學經濟學專業的陳明瀟告訴記者。
    和班上大部分同學一樣,陳明瀟早就準備出國留學了。可“戰友”一個接一個地退了出來。“我估計班上能堅持到最後的不會超過5個人。”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盛錦飛是BBS“我愛南開站”“出國之路”討論區版主。關於金融危機是否影響出國,這裡的網友反復討論過多次。
    他向記者概括了金融危機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影響:很多學校的資金縮水,可提供的獎學金少了;危機帶來就業困難,更多的美國本土學生畢業之後選擇繼續讀研,因此競爭更為慘烈。
    一些人打了退堂鼓,可另一些人卻又萌生了出國的念頭。國內的就業形勢本來就不容樂觀,現在又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更是雪上加霜。而美元、英鎊等外幣匯率持續走低,人民幣相對升值。這“一難一低”,讓很多畢業生將目光投向了國外高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專業的牛明傑就在此之列。
    牛明傑坦言,自己從沒想過出國,可經過一個多月來找工作屢屢受挫帶來的打擊後,他還真有點兒心動。
    清華大學電子係研究生唐凱傑説,自己原定畢業後就去工作,現在反而覺得出國比較好,因為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是更好的選擇。
    據盛錦飛觀察,今年南開大學申請出國的人數並不比往年少。“經濟危機意味着我們要更加努力地把申請材料做好,這樣才有競爭力”。
    職業培訓公司BeBeyond北京留學培訓部門的負責人王乃其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金融危機會使今後幾年中國的出國人群更加龐大。按照國際慣例,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回學校充電。商學院會非常熱門,競爭會非常激烈。
    在王乃其看來,金融危機給留學造成的影響,在留學培訓業務上要等到2009年四五月份才會顯現出來。預計出國的熱度會上升,但現在還很難得出“出國熱”的結論。
    記者在網上抽樣調查的30名大學生中,10人因為金融危機取消了原定的出國計劃,6人因為金融危機而在選校時格外小心,5人申請了比原定計劃更多的學校以“保底”,4人因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難考慮出國留學。

人民幣升值對自費生是利好

    在南開大學金融係學生楊絫看來,金融危機不全是消極影響。“獎學金是少了,但國外很多大學會接收更多的自費留學生來賺錢。”
    盛錦飛也估計,今年自費留學的形勢會變好,被好學校錄取的機會更大,因為在資金缺少的情況下,海外高校會錄取更多的自費生以增加收入。
    北京天道諮詢公司留學顧問石凌佳並不認為所有國外大學都受到影響。“那些財力雄厚的一流大學如常春藤名校,依然願意拿出不菲的獎學金提供給國際學生,以捍衛其世界知名大學的歷史使命和濟世精神。”
    “不過,由於很多主要依賴州政府財政來源的公立大學資金匱乏,私立大學的各類贊助資金以及捐贈也不能如期到位,國內學生如果申請獎學金,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北京環球達洋行留學諮詢公司湖北分公司的姚女士説,金融危機會讓很多高校有接收自費留學生的願望,相關要求也放得更低,這對自費生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英國大學教育産業化很多年了,很大程度上是咱中國的自費留學生撐起來的。不過這次我在申請過程中從一個美國教授口中知道,原來美國大學內部也開始歡迎咱們自掏腰包。”一名南開大學學生感慨。
    華中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一位負責人坦言,整個經濟環境不會在短時間內徹底扭轉,國外一些大學此時希望招收更多的自費留學生,目的很簡單——賺錢。
    在石凌佳看來,國際貨幣市場的變化是另一大利好因素。“美元、英鎊、澳幣大幅貶值,人民幣不斷升值,這一升一降,費用比以前降了不少。”
    但姚女士也注意到,國外的一些大學提高了學費,有的甚至提高了10%,事實上抵消了匯率變化的差價。
    很多中國留學生希望能在國外找一些如圖書館助理、宿舍助理等勤工助學的職位,減輕經濟負擔。對此,姚女士認為,在整個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打工的機會可能會有所減少。更重要的是,如果經濟持續不景氣,對留學生實習和留在國外謀職可能更加不利。
    從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所畢業後,邵鵬2008年秋季進入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學系,一邊攻讀博士學位一邊擔任助教。他説,以助研方式獲得資助的學生,此次受到影響較大,因為教授的經費普遍很難申請下來,他們在給予學生助研支持時會傾向於更加謹慎。新的助研資助可能很難拿到,已經獲得助研資助的往屆學生,也有可能因為導師沒有經費而終止資助。
    “水木社區”BBS的“飛越重洋”討論區,一個網友的遭遇側面印證了邵鵬的判斷。這位網友本來獲得了助研的資格,結果還未動身就收到了未來導師的電子郵件。“我們不得不收回你的錄取通知,由於當前的經濟衰退,承諾的贊助遲遲沒有到位……”
    這位網友進退兩難:入學資格仍然有效,但助研的機會是沒有了。
    據邵鵬估計,金融危機對獎學金的影響,依賴於學生獲得資助的方法。以助教方式獲得資助的學生,受到的影響要小一些。“因為教學始終是大學的根本,況且困難時期可能還會擴招,因此各個係對助教的需求有可能會更大。但我認為存在一種可能——助教的收入會有所減少。”
    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網上一些人建議“廣種薄收”,多申請幾所學校。邵鵬認為,這種“海投”無疑會增加學生的申請費負擔。
    杭州師範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三年級同學葛柳佳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她從一年級就想到巴黎留學,但在二年級下學期,她注意到家裏的證券市場投資嚴重縮水,許多企業效益不好。
    葛柳佳如今有了新的目標:報考公務員。

公派出國受關注但與大眾仍有距離

    與可望而不可及的獎學金和變動中的匯率相比,“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個風險較小的渠道。
    這個項目始於2007年,到2011年,每年從數十所全國重點大學中選派5000名研究生赴國外一流大學、科研機構攻讀博士學位。
    “金融危機不會對‘公派計劃’産生多少消極影響,還是有很多優秀的同學拿到了學校的公派指標。”在南開大學人事處,負責該項目的杜雨津説,由於獨自申請獎學金的難度增大,公派研究生比往年更受同學們關注。
    參與公派項目的學生,原則上需要和推選單位簽訂定向就業協議,並在完成留學計劃後回國工作一定年限,才可在留學期間獲得學費和一定數額的生活費補助。
    “雖然國外的石油化工類大學受影響不大,但只要能申請到美國前100位大學攻讀博士,我就先簽‘公派’,不想再冒險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的金鑫告訴記者,不少同學開始將目光轉向公派項目。
    “我們班上好幾個人都沒拿到全獎,只好選擇學校的公派了。”南開大學物理學院一名學生説。
    這名學生和很多同學一樣,對公派這條途徑保持距離。他一度打算選擇公派,但後來美國排名50開外的一所大學給了他全獎——免除學費外加1.8萬美元的補助。“現在我很滿意。”這樣,他“至少不用受公派的約束,也能早點靜下心來做其他事情。”
    “我不會走公派,寧可自己出一部分錢。畢竟走公派以後還要回學校工作幾年,而毀約不僅要還國家的錢,還要多交罰金,更不划算。”陳明瀟説。
    就算沒有公派的約束,學生也要思前想後。留學顧問石凌佳提醒:“這次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到歐美國家的各個行業,很多世界知名公司都相繼大幅裁員,導致海外就業情況非常糟糕。美國的經濟衰退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對那些一兩年內就畢業的碩士來説,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非常難,可能四五年後畢業的本科生或博士生找工作會好一些。”
    “我們班上有好幾個同學放棄了留學申請,就是因為覺得這幾年在國外找工作不太現實。”陳明瀟告訴記者。
    2009年1月開始,海外各大高校陸續發出一年一度的offer(錄取通知)。而留學信息網站“Offer雨”已經着手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歷年留學人數最多的高校統計數量。
    今年的降“雨”量能有多大?這家網站創辦人、留美學生陳海亮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現在還看不出來。今年的招生名額,去年就定了,有改動也是小範圍的。”
    在接受採訪時,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所教授白承銘也持這種意見,認為眼下還很難看得清楚。
    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邵鵬等留美中國學生向記者&&,他們擔心下一年度“會更加淒涼”。

  相關稿件
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大學選科更實際 2009-01-05
回家,金融海嘯中的“中國機會”[圖] 2009-01-05
金融海嘯“卷走”德國富豪400億歐元資産 2009-01-05
受累金融海嘯 全球企業並購市場“入冬” 2008-12-24
金融海嘯刮倒英股市 三大權重板塊成重災區 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