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部長級特別會議看點何在
    2008-12-17    作者:新華社記者 吳中敏 鄭斌    來源:國際金融報
  在國際油價大跌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於12月17日在阿爾及利亞西部城市奧蘭舉行部長級特別會議。分析人士認為,本次會議的焦點將是歐佩克如何採取減産保價措施以及非歐佩克産油國俄羅斯在會議上的立場。
  今年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上半年油價一路飆升,7月11日紐約市場基準原油期貨價格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新高;但此後油價“變臉”迅速回落,並在12月5日創下每桶40.81美元的4年來新低,短短5個月,紐約市場油價跌幅超過72%,實為歷史罕見。面對油價急跌,歐佩克先後於今年9月和10月兩次作出減産決定,累計將其原油日産量減少202萬桶,但仍未能遏制油價下跌勢頭。歐佩克於11月29日在開羅舉行的緊急會議上&&,將在奧蘭會議上宣布限産保價的“重大決定”。顯然,減産額度成為奧蘭會議的最大看點。
  歐佩克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部長沙基卜哈利勒12月15日在奧蘭對媒體&&,歐佩克成員國一致同意在本次會議上作出減産決定。但分析人士説,歐佩克敲定最終的減産額度並不容易。歐佩克內部存在以伊朗和委內瑞拉為代表的“激進派”和以沙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為代表的“穩妥派”,歐佩克內部對於具體減産措施存在分歧。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12月13日&&,他認為歐佩克至少應將其原油日産量減少150萬桶至200萬桶,以提升油價。而沙特石油和礦産資源大臣納伊米明確&&,希望油價能穩定在每桶75美元的“合理”價位。海灣産油國擔心,如歐佩克減産幅度過大,市場將作出強烈反應,油價可能再現上半年的暴漲行情,並因此讓已深陷經濟衰退的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雪上加霜,因此建議將減産幅度控制在150萬桶以內。
  歐佩克還特別邀請了俄羅斯、阿塞拜疆、敘利亞和阿曼4國以觀察員身份與會,共商如何穩定國際油價,其中俄羅斯的參與受到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哈利勒和歐佩克成員國石油部長曾多次抱怨,歐佩克外的原油生産國乘歐佩克減産之際增加原油産量,從而使歐佩克減産保價計劃化為烏有,他們一直希望能與歐佩克外原油生産國協調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採取統一行動。
  近年來,俄羅斯和一些非洲國家的原油産量和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特別是俄羅斯在今年第一季度憑藉950萬桶的原油日産量超過沙特成為全球第一大産油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加大,但此前俄羅斯因自身經濟發展需要,對與歐佩克合作控制原油産量和價格一直“避而遠之”,更不願意加入歐佩克,以免受到原油生産配額的限制。隨着國際油價不斷下跌,俄羅斯石油收入大幅減少,迫使它逐漸改變了原來的立場。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12月11日説,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的重要收入來源,俄準備採取包括減少石油産量、加入歐佩克等措施,與歐佩克共同穩定油價。
  相關稿件
調整供求關係 歐佩克擬大幅減産求自保[圖] 2008-12-17
俄總統暗示或加入歐佩克 2008-12-16
歐佩克輪值主席:成員國一致同意削減原油産量 2008-12-16
歐佩克成員國計劃大幅減産以應對油價下跌 2008-12-09
歐佩克輪值主席:應降低原油庫存穩定油價 200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