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映襯聖誕節兩張面孔
    2008-12-12    作者:燕海鳴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這幾日,我生活的美國東部小城的天空始終晴朗不起來,下了兩場冬雨後本來幹冷的空氣反而變得濕潤溫暖,令人感覺不到一絲冬天的氣息。但天氣的反復無常絲毫沒有影響這裡的人們過節的心情,電視裏不斷預告着聖誕節目,收音機裏一天到晚播放聖誕歌曲,郵箱裏天天塞滿了聖誕大降價的産品廣告。處在經濟低谷的美國,正熱烈等待着這個節日的到來,企盼著經濟寒冬期裏的一絲慰藉。
    位於弗吉尼亞州的斯坦頓(Staunton)是由東部沿海進入中部山區的一個重要城市,這裡的聖誕節是全美的一個縮影。市中心的“美國莎士比亞中心”劇院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復原當年莎翁在倫敦的布萊克弗賴爾斯(Blackfriars)劇場的藝術場所,每年的此時,狄更斯的名劇“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都在這裡上演數場,令這個山區小鎮一時成為全美文化的一個焦點,也帶動了該市聖誕假期的旅游産業。然而今年,雖然聖誕頌歌依然奏響,人們卻發現,劇場中來自外地的旅行者少了。
    斯坦頓一家著名的博物館——美國邊疆文化博物館(Frontier Culture Museum),在今年終止了舉行多年的招牌聖誕活動“聖誕燈屋行”,理由是財政吃緊。該博物館在公告上説,博物館為此決定掙扎了許久,不過最終也沒有挽回取消的結局,他們希望在明年這項聖誕特展能夠恢復,不過又有誰曉得明年會是什麼樣子呢?
    實際上,美國人準備聖誕節的周期很長,由於10月底的萬聖節和11月底的感恩節過後就是聖誕節,所以每年11、12兩個月被稱作美國的節日季(holiday season)。傳統上的節日季是購物的高峰,各種産品均有較大幅度的降價。特別是感恩節後的星期五,絕大多數商店都推出對折甚至更多的促銷活動,這一天也被稱作“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但節日季中的三個節日對旅行産生的影響則程度不同,萬聖節主要是年輕人和孩子聚會的日子、感恩節主要是家庭團聚的節日,而最能促進旅游的節日,則是節日季的高峰—聖誕節了。比如電影《小鬼當家》系列故事,發生的背景就是美國人全家在聖誕節出游的傳統。這樣的故事情節,也只有安排在聖誕節才會最合理。
    如此看來,今天的聖誕節已經完全商業化,其實也不儘然。在商業的背後,是聖誕節深刻的宗教根源。所以聖誕節更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美元,另一面則是上帝。在中國,平安夜鐘聲響起的時候,一些都市青年男女都會去教堂參觀,但這種參觀與其説是一種宗教行為,不如説是對西方文化的一種體驗。走進教堂,在今天的中國依然帶有一種獵奇的味道。但是平安夜的教堂,對美國人來説,則是反思自己、純化心靈的聖地。甚至對於部分美國人來説,這是他們一年中唯一一次向上帝傾訴的機會。
    如果你有機會在平安夜來到美國,教堂應該成為必去之地。不過,無論你到大城市還是小鄉鎮,走進教堂之前,最好收起旅行用的背包和運動裝,換上皮鞋,穿上襯衫,用鄭重的態度去感受那裏的聖誕氣氛。
    兩年前,我在得克薩斯的邊境城市過平安夜的時候,就犯下了冒昧無知的錯誤。懷着旅行者的心態,一身背包客裝束的我在一條街上的幾座教堂之間挑了又挑,選中了其中最為普通的一座。結果,外表樸素的教堂,內部嚴肅莊重,我的一套旅行裝束顯得格格不入。環顧四週,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穿着正式。在聖誕音樂的背景聲中,裝扮休閒的我站在人群中,既不自然,更不自在。雖然主人很是客氣地將我引進,但在神聖的燭光下,我自己恰似一個毫無禮貌的闖入者,尷尬無比。身為旅行者的我,在那樣的情景下才恍然大悟,原來聖誕的宗教力量不是旅行時能夠隨意觸摸的。
    美國是一個在基督教清教徒信仰基礎上建立的國家,美國同時也是資本主義商業文化最發達的國家。社會學家韋伯曾經試圖證明宗教與資本主義的互惠關係,這一對關係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依舊是有趣的矛盾體。這也是來自東方的旅行者很難深入理解這個國家本質的原因。這種宗教與商業的矛盾性在聖誕節裏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而它們也正如聖誕杠桿的兩端一樣,雖然互相依賴而又此起彼伏。在經濟穩定的年代中,聖誕旅行、採購、聚會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商家爭奪的獵物;而在經濟慘澹的年代中,聖誕節則給予一些人尋求希望的力量。正如斯坦頓的聖誕節一樣,博物館的展覽可以暫停,但劇場裏的聖誕頌歌卻更加響亮,教堂中的祈禱更加虔誠。
    可以想見,這個聖誕節,往年人潮如流的旅行盛況會冷清許多,無論是美國人還是外國的旅行者,選擇留守家中的比例勢必會提高。但同樣是這個聖誕節,另一種“旅行”有可能格外讓人關注,這就是聖誕賀卡的旅行。有的商家甚至預測,今年聖誕賀卡的寄送量有可能高於往年。因為無法支付出門旅行的費用,人們會更傾向於用卡片向遠方的朋友送去祝福。在這個特殊的年景下,如果能有幸瀏覽卡片上的語句,或許能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美國人在特殊年份中的聖誕心境。
  相關稿件
金融危機呼喚銀行履行社會責任 2008-12-12
金融危機下大學生首要職業目標悄然轉向 2008-12-11
美國金融危機給人三點警示 2008-12-11
金融危機蔓延 創投公司寒冬中“抱團取暖” 2008-12-10
金融危機令中國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期望值降低 200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