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産品浮虧比例不足4%
    2008-12-08    作者:周鵬峰    來源:上海證券報
  針對目前理財産品市場出現的一些問題,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副主任尹龍日前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組織的一次業內研討會上指出,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迅速,總體發展健康,截至今年前三季,我國理財産品出現浮虧比例不足4%。不過,目前我國銀行理財産品在産品設計、産品營銷及投資管理三方面也確實存在一定改善空間。
  權威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已發售理財産品規模已近兩萬億,遠超去年全年的7900多億。據尹龍介紹,兩萬億的理財産品包括保證收益、浮動收益保本、浮動收益三種類型,各佔比約1/3,出現浮虧的為浮動收益型,但浮動收益産品中虧損的比重也僅為9%,即在兩萬億中,出現浮虧的産品比重不到4%,不僅低於同期基金、股票、QDII産品浮虧比例,也低於同期其它境外發售的理財産品浮虧比例。並稱,96%的理財産品收益值為正,其中一部分收益率良好。
  但尹龍也指出,雖然總體發展良好,但目前我國銀行理財産品在産品設計、産品營銷、投資管理三大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其中,産品營銷問題是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他指出,國內銀行理財産品設計方面存在兩種簡單化現象,一是簡單照抄照搬其他銀行的做法,二是簡單地把境外銀行理財産品包裝變成自己的,結果水土不服。而外資行無論從浮虧産品的支數還是浮虧産品的金額遠遠高於中資銀行,主要原因也即是外資行産品水土不服。為解決這些問題,銀監會除了要求各商業銀行測算相關産品的風險收益特性,還要進行壓力測試。
  關於投資管理方面,尹龍&&,主要是投資管理不審慎,同時,投資過程中信息披露不充分。
  針對銀行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尹龍稱,銀監會已採取了三大措施,一要求規範市場。即要求所有銀行對其發的理財産品進行全面的自查,同時對所有的理財業務進行全面的後評估;二要求各商業銀行建立應對金融危機衝擊的工作機制,制定相應的風險預案。同時,銀監會最近也加大了監管力度,對銀行已經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暗訪,根據暗訪以及媒體和社會各界反應的情況,現已處理多家銀行,包括暫停部分銀行、部分分行理財業務資格,同時,也尤其強調了對消費者的保護。
  他&&,下一步銀監會還將對理財業務進行跟蹤暗訪和檢查,明年可能會安排對理財業務的專項檢查。
  相關稿件
國際市場動蕩 挂鉤理財産品風險不可小覷 2008-12-08
[理財案例分析]套期保值成功須堅持三原則 2008-12-08
[理財計算器]“休眠”銀行卡增加理財成本 2008-12-08
理財産品不能只唱“喜歌” 2008-12-02
連續降息改寫理財格局 百姓投資需以變應變 200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