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1-05 作者:韓曉東 任曉 來源:中國證券報 |
|
|
由於國內CPI增速迅速回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我國通脹形勢已經緩解。不少專家認為,短期內通縮風險已經大於通脹,長期來看,則應警惕由於經濟形勢變化,導致通縮通脹交替出現的局面。 “8月份CPI環比已經下降,工業生産增加值繼續下滑,事實上這已是通縮的苗頭。可怕的不是通縮自身,而是使企業只願持有現金,喪失投資意願,導致經濟活力下降,因此應遏制這種苗頭。”西南證券宏觀經濟高級研究員董先安説。 一般認為,CPI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即意味出現通貨緊縮。當前,儘管通縮風險有所增大,但更多專家認為不必過於誇大其嚴重性。 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滕泰認為,預計今年四季度CPI增幅將在5%以下,明年將在3%以下,目前談通縮為時尚早。我國作為經濟增速較快的發展中國家,扣除貨幣供應的自然增長,如果CPI增速未來降至2%以下,才可能真正面臨通縮。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新松則認為,除了通縮風險外,未來還應防範導致物價反彈的不確定因素。國家發改委日前較大幅度提高明年糧食收購價,不排除明年糧價有明顯上漲的可能。 針對目前的經濟形勢,業內人士普遍&&,應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調控原則,着重防範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的風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