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0-22 作者:何靜 李娟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第10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第一期於2008年10月19日結束。記者昨日從大會獲悉,到會境外採購商共87305人,出口累計成交164.5億美元。據廣交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慕新海介紹,本期廣交會總體運行平穩,廣交會改革初見成效。 本屆廣交會第一期到會境外採購商共87305人,出口累計成交164.5億美元,其中機電産品139.2億美元,佔總成交額的84.6%,五礦化工産品成交6億美元;歐盟、中東和美國列成交額前三位,依次為46.1億、27.5億和16.3億美元,共佔總成交額的55%;成交額列前五位的交易團是:廣東55.9億美元,浙江19.2億美元,山東16.7億美元,江蘇15.8億美元,安徽8.7億美元;從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成交94.7億美元,國有企業成交39.1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成交30.7億美元,分別佔總成交額的57.5%、23.8%和18.7%。廣交會各網站累計訪問量5351.7萬次,網上累計意向成交額4億美元。另外,為了促進進口,本屆廣交會一期繼續設立了進口展區。各交易團根據進口展區招展情況,結合本地實際需要,組織專業買家到會採購,共有近8000家境內採購商到會採購。 慕新海説,廣交會作為中國對外貿易出口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其成交額和到會採購商人數等情況為大家所關心,但由於本屆廣交會由原來的兩期改為分三期舉辦,展期由6天變為5天,展區布局、展品類別等都進行了較大調整,上述指標與往屆均不具有可比性。 慕新海&&,本屆廣交會最終成交效果和採購商到會情況,需待本屆廣交會三期結束後才能全面評估。第103屆廣交會“兩館兩期”合計到會境外採購商192013人,累計成交382.3億美元。 據參展企業反映,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影響,客商採購慾望減少,出口成交有減少跡象,但總體基本平穩。 慕新海説,本屆廣交會知識産權、産品質量安全和貿易糾紛投訴接待站工作首次由行業組織牽頭負責,在琶洲展館A、B、C區設立三個投訴站,共受理涉嫌侵權投訴230宗,被投訴企業319家,認定涉嫌侵權企業109家。其中,專利類案件受理投訴186宗,佔投訴總量的82.3%。商標類案件39宗,佔17.7%,版權類案件受理1宗。 本屆廣交會第二期將於10月24日至28日繼續在琶洲展館舉行,展出“日用消費品類”、“禮品類”、“家居裝飾類”等3個商品種類,設16個展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