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初,北京市工商局關於《加強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監督管理意見》&&後,一直伴隨着民間以及業界的反對和質疑。記者通過多方調查了解發現,已經&&一個半月的《意見》仍未能輕鬆走出人們質疑。
流程難倒辦照人
“網店營業執照很難辦得下來,而不可操作性註冊流程,也確實成為網店賣家的心頭之痛。拿房産證來説,由於不少賣家在北京都是租房居住,大多數房東擔心承擔責任,不願意出借房産證。”以經營保健品為主的淘寶三鑽賣家“窗花”這樣告訴記者。 9月18日,記者以網店開辦者身份體驗了一把網店執照的註冊流程。在撥通了12315的工商部門投訴熱線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網店執照應去所在地的工商所辦理。”當記者問及是否是強制性時,工作人員很肯定的回答“是”。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萬達廣場的朝陽區工商所,工作人員向記者發放了一份《名稱(變更)預先核準申請書》和《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申請書》,並告訴記者:“先去當地居委會在‘關於同意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證明’這一欄蓋章,還要粘貼房産證複印件,辦完這兩條再來辦理其他手續。” 記者隨後又來到朝陽區某小區居委會開具相應的居委會證明。“這個東西太麻煩,你是第一個辦的!”
居委會工作人員對記者説。與居委會工作人員談話中,記者得知,只有拿到四週鄰居全部同意的簽字後才可能拿到居委會的相關證明。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於網絡賣家大都在家裏做生意,將住宅作為經營場所從事電子商務經營活動,其登記註冊按照《關於解決無證照經營場所以及其他經營住所問題的意見》有關規定,需要提交房産證,以及由住所所在地居民委員會或業主委員會出具的、有利害關係的、業主同意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證明文件。 據記者了解,儘管有部分網絡買家幸運地拿到了房産證,或是在自家住房開展經營,仍還有不少人被擋在了證明文件上。因為目前各處居委會的要求並不相同,有的要求提供一定數量的居民簽字即可,有的則要求整棟樓居民都要簽字並公示,有的則直接拒絕。
網店新規何去何從
近日,記者電話&&到了北京市工商局特殊交易監督管理處,而對方的回答則是“過一段時間將會有統一的消息發布”。 網友的強烈反對以及專家的質疑同工商部門的沉默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沉默不代表沒有變化。在《意見》發布伊始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工商部門的有關領導向媒體&&:網店辦證屬於自願原則,不會強制實施。目的是為了規範電子商務。但是近日記者在工商部門口中聽到了“強制性”這樣的詞語。這是否表明工商部門在表面沉默的背後已經打算硬性推行?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上海作為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網店賣家數量居全國首位。上海工商部門對這一問題曾這樣回答:C2C網絡店家是“玩家”,不是“商家”,就和路邊攤販一樣,小到不足以稱其為“商人”。但將來總有一天還是要規範管理的,現在還不必着急。至於“在網上買東西要不要受到保護”,讓人民群眾自己投票決定。如果大家認為在網上買東西無所謂,網上的假冒偽劣很少,那麼我們就不處理。
質疑聲浪未停息
“網絡沒有地域,更沒有國界,把傳統的管理方法簡單地延伸到互聯網上的電子商務,無論在執行上,還是在界定上都存在很大問題。”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而國內著名新經濟專家姜奇平也曾這樣強調,國內電子商務仍然處於起步期,對它的發展應該多鼓勵,多扶持,目前不宜過早加以嚴格規範。 兩年前剛從大學畢業的孫先生,求職遇挫後自己搞網店做老闆。雖然利潤較低,但靠着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誠懇的服務態度,如今也是淘寶上小有名氣的五鑽商戶,每個月能賺3000多元。 然而一見到記者,他就大吐苦水:“如果要辦照繳稅的話,首先我的房子就由民用變成了商用,水費將由原來的民用每噸0.6元上升到商用的每噸2元,電費從原來的0.48元漲到0.88元,一個月下來水電費要比原來多支出一倍多。看這個森海的耳機,我進價60元,挂64元賣,價格再高的話就賣不動了。” 除了孫先生這樣的專職店主受到衝擊外,許多學生店主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小蔣是個大學生,平時也經營賣游戲點卡的網店賺點零用錢,他對記者説:“辦理營業執照需要提交房屋租賃合同,但我現在住在學校宿舍,根本沒法提供。” 據了解,在2萬多個網友參加騰訊科技關於網店辦照的調查中顯示,80.18%的網友反對網店新規的推行,只有13.81%的網友&&支持。而另一網站發起的“您是否會因網店賣家擁有執照而增加對其信任?”參加調查的1萬多人裏,有9000人選擇了“不會”。一邊倒的聲音掩蓋住了那些願意辦照繳稅的網店大戶和工商部門對於《意見》實行的美好初衷。“沒辦法,這就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現狀,你不能對一個剛剛起步的孩子要求太多,這個規定的實施肯定對16萬北京賣家産生影響。”一位從事書籍銷售的網店賣家對記者説。
|
|
|
英國:網店必須實行實名制
2002年8月,英國《電子商務法》正式生效,明確規定商家要交稅,並且商家必須在其網站上標注以下信息:企業名稱、地址、包括電子郵件在內的&&方式;工商稅務註冊號碼;上級監管部門詳情;所屬行業協會詳情;企業增值稅號碼等等。此外,網上商品價格必須標明是否含稅和郵寄費。
新加坡:政府牽頭保障安全
在新加坡,政府很早就將網絡購物的管理納入法規政策的範圍之內。2003年,新加坡政府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三大“電子政府”之一。新加坡政府最早於1996年提出“電子商務溫床計劃”,又先後於1998年和1999年制定並通過了《電子交易法案》和《電子交易(認證機關)法規》,消除電子商務發展的安全障礙,並確保網上交易者獲得全面、安全和高質量的服務。 為了使企業和消費者能放心安全地進行網上交易,新加坡政府還引導企業參與安全協議的制定推廣,以及電子支付系統的建設。
德國:網上購物受到監管
德國網上商店有兩類。一類是專門做網上交易的商店。這類商店可通過電腦指令從生産廠家或流水線上直接發貨,因而可以大大降低銷售成本。另一類是普通商店的延伸。也就是説在做好商場銷售的同時又開闢了網上商店。 德國網上消費安全性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法律管制。2000年,德國頒佈了專門針對網上購物的法規,對銷售商的行為進行了嚴格規範,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們網上購物的擔心。二是消費者保護協會的保護。德國消費者協會的一大特徵是具有官方背景。德國消費者協會都挂靠在各級政府的名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