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70%的SUV車鎖“出生”在中國浙江的一個工廠,而寶馬3係到7係的真皮坐椅縫製工序也全部由浙江的一個工廠完成。曾經被譽為“黃金時代”的中國製造業,眼下卻提前感到了入冬的“寒意”。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最新公布的數據,8月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8.4,與7月份持平。這一指數高於50,表明製造業擴張,低於50&&收縮。同樣,里昂證券(CLSA)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由7月的53.3滑落到49.2,這是自2005年11月以來這一指數首次低於50。 來自企業的數據更具説服力。 有報道稱,中國17個省將近半數的製造企業正在考慮關門停産,44%的公司打算出售以出口為主的業務部門。珠三角大約6萬-7萬家港資企業中,有近10%的工廠計劃在今年停業。 “中國製造業的黃金擴展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了。”美國今日財經新聞網站的資深編輯克裏斯多弗 伯格如是&&。經濟學家謝國忠則認為,“中國正處於一個調整階段。按照市場運行規律進行改革是惟一的出路。”
價格優勢不再
“以前,中國零部件企業的報價還有優勢,而現在的報價與印度及東南亞地區國家的企業報價差不多了。中國的企業單純靠價格已無法取勝,必須直面全球競爭,甚至失去國內的訂單。”9月11日,在蘇州汽車高峰論壇上,PAC集團全球採購經理Gene
Slusiewicz如此&&。 Gene
Slusiewicz將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原材料價格上升、勞動法的規定提高成本、油價對運輸的影響,出口退稅變化,也都影響着中國企業的出口優勢。 克裏斯多弗 埃姆伯格認為,在分析貨幣升值的問題時,人們看到的常常是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實際上,中國的貨幣升值最終影響的是中國的製造業。按照埃姆伯格的計算,人民幣對美元每升值一個百分點,中國製造業公司的外匯收入就損失半個百分點。
重新突圍
為了防止製造業大幅度滑坡,國家近來陸續&&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方案,包括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配額,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以及取消一些行政收費來減輕企業負擔。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金融和國際貿易專家莫裏森預計,如果這些措施落實到位,中國的製造業收縮將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國家政策引導之外,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法國馬賽商學院教授王華建議,中國的製造企業不要再盲目追求“低成本的長板更長”,而應在“運營管理的短板上下功夫。”他&&,未來産業結構調整還有很大空間。 “今天貼在一些中國工廠墻壁上的精益生産目標還是美國工廠20年前的標準。”Gene
Slusiewicz希望中國的製造企業“在執行力、經營製造理念、資金的良好運作,以及降低廢量方面有更好地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