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8-15 作者:胡芳 來源:國際金融報 |
|
|
一直以來,私募基金都在中國呈現出“非陽光化”狀態,最近隨着上海一紙通知的&&,私募基金的投資身份有望被扶正。 記者了解到,昨日在上海召開的股權投資企業座談會上,眾多PE、VC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等股權投資企業“大腕”與來自上海市金融辦、工商局和財政局等政府層面的官員進行了首次接觸。而剛剛下達的《關於本市股權投資企業工商登記等事項的通知》將成為兩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所謂私募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由於私募基金的銷售和贖回都是通過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私下協商來進行的,因此它又被稱作向特定對象募集的基金,並因接觸人群量較少而鮮為人知。 不過,這並不影響私募基金在中國急風驟雨似的增長。數據顯示,2007年入市的私募基金就達近1000億元,成為資本市場中不可忽略的力量。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壯大,投資於國內企業的私募股權基金等股權投資企業在我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推動股權投資企業的發展,不僅有利於開拓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加優質上市公司資源,還能完善資金資産管理功能,為國內富裕資金提供投資選擇。”參加會議的相關人士對記者説。 業內人士分析,《通知》的下達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起到促進作用,因為能否為各類資本提供良好舞&將成為提高競爭力的有利條件之一。 據介紹,《通知》提出了促進私募股權基金等股權投資企業在上海發展的有關操作方法,對股權投資企業在上海健康發展提供了全面的指導意見,鼓勵符合條件的境內外各類主體參與上海股權投資企業的發展,而浦東新區則更有望成為股權投資企業的“試驗田”。 對此,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嚴旭&&,屆時,浦東新區將會針對股權投資企業&&相關優惠政策,並鼓勵他們加大對高科技企業的投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