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范:幫韓國中小企業找"婆家"
    2008-08-05    作者:王小萱    來源:國際金融報

  “技術不是大問題,韓國企業最頭疼的是不知去哪找買家和賣家。”8月2日,韓國國際貿易協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李熙范在杭州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李熙范説:“此次參加峰會,我是幫韓國中小企業來找‘婆家’的。”他告訴記者,我滿腦子想著兩件事:一是能夠與各國的商界代表交流中小企業的發展之道;二是與阿里巴巴簽訂《諒解備忘錄》,為韓國企業打開與國際市場連接的大門。

韓國出口環境堪憂

  李熙范此次杭州之行並不輕鬆。他告訴記者,自己擔負着為韓國國際貿易協會旗下6.5萬家中小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的重任。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韓國11年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達62億美元,給韓國經濟以及韓國出口企業敲響了警鐘。
  “如果美國、日本等國經濟短時間內無法恢復,韓國企業的出口條件將進一步惡化。”對韓國企業下一步的出口環境,李熙范有着很深的擔憂,“我希望借此次參加峰會的機會,給中小企業提出忠告,無論在任何國家,創新和網絡都是中小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
  採訪中,李熙范形象地用“9988”4個數字來概括韓國中小企業的結構。“99”指的是韓國製造業99%為中小企業的情況;而“88”則是因為中小企業提供了88%的就業崗位。
  “説起韓國的大企業,人們很容易想到三星、LG、現代汽車這些公司。”當被問到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是怎樣一種關係時,李熙范思索了一下,隨即在紙上畫出流程圖向記者解釋,在韓國,大企業主要負責最終裝配環節,生産必備的LCD、輪胎等配件全部來自於中小企業供應商。此外,在大企業的資金、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持下,中小企業可以及時按照市場的需要,更新自己的零部件技術,提升整體産品價值。

尋找買家成大問題

  在邁過了技術關卡之後,韓國企業正面臨三方面的挑戰——信息、市場和融資。李熙范指出,“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市場信息不足,不知該往何處推銷自己的産品。”這也是他千里迢迢來杭州的真正目的——為6.5萬家韓國中小企業尋找買家,並吸引有志進入韓國市場的外國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
  另據李熙范透露,8月2日下午,韓國國際貿易協會與阿里巴巴簽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他告訴記者:“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阿里巴巴30萬會員,而是通往整個世界的一扇大門。”在他看來,中小企業不僅要與大公司合作共贏,與政府合作,更要與全世界的企業建立網絡,而阿里巴巴正是這樣一個強大的樞紐。

  相關稿件
韓國LG電子公司欲當全球洗衣機製造商老大 2008-07-30
韓國現代汽車在烏克蘭建立的組裝廠已投産 2008-07-23
韓國央行連續11月維持利率不變 符合預期 2008-07-11
韓國控制物價效果未卜 2008-07-10
韓國印尼央行出手支持本國貨幣 200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