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地産官方數據“窩裏鬥”
    2008-08-01    作者:吳芳蘭    來源:上海證券報

  日前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和“網上房地産”的數據存在較大差距,出現“打架”現象。
  據上海房地産官方網站“網上房地産”統計,到7月29日,上海市一手住宅成交面積為993.25萬平方米,其中普通住宅今年累計成交量為503.10萬平方米。但上海統計局的相關數據卻顯示,上半年,全市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1228.91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8.5%,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070.32萬平方米,下降22.4%。
  有關專家指出,由於網上房地産統計數據中的一手住宅包括商品住宅與配套住宅,在時間上存在一個月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統計局數據還明顯偏大,這其中肯定存在問題。

缺乏權威統計

  “兩個數據的口徑不一樣,當然就不一樣。”上海市統計局綜合處一位工作人員&&,統計局的數據來源於房地産企業上報數據。
  上海房地産研究人士顧海波認為,數據差距背後充滿玄機,如果按照“網上房地産”的數據,那麼與去年同期相比,成交量將不止下降22.4%,可能達到50%。此外,成交量又是房地産整體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是這樣,説明成交量萎縮得更加厲害。因此,統計局的這一數據將對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導。
  事實上,房地産的統計數據由於統計方法和統計範圍存在差異,業內人士對此習以為常,中國房地産指數系統分析師張琪&&,上海統計局和“網上房地産”是兩套不同的統計方式,所以經常會有&&。
  目前關於上海房地産行業數據信息,分為官方與非官方發布機構,大致包括:網上房地産、中房指數、地産專業網絡、地産中介機構以及諮詢機構。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數據,但各機構發布的房價統計和走勢預期各有不同,並時常出現“打架”現象。這讓購房者經常一頭霧水。

“不要讓數據背後佈滿利益”

  數據是政策&&的重要參考之一。顧海波甚至認為,各機構之間的“數據戰”,有可能成為房地産商與國家宏觀調控較量的工具。
  他認為,各數據發布機構所代表的利益不一樣,因此難免帶有一定的傾向性。比如,政府機構希望穩定市場,中介機構希望樓市保持交易活躍,而開發商則希望政府&&有利於自己的政策,比如救市。
  最近,開發商紛紛發出“救市”呼聲,期待宏觀調控政策松動。
  “數據‘打架’現象,會使有關單位尚失公信力,也會誤導購房者,甚至會對相關政策措施的&&造成影響。政府應該重視目前各種統計亂局,規範房地産統計數據,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不要讓人在數據背後看到利益的影子。”顧海波説。

  相關稿件
巴曙松:房地産行業調整還處於中場階段 2008-08-01
怎樣看待房地産“救市論” 2008-08-01
房地産市場一週語錄[2008-08-01] 2008-08-01
銀川:上半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3.4% 2008-08-01
雲南:今年房地産業出現下降態勢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