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7-31 作者:於祥明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油價暴跌難以撼動煤化工等替代性燃料的盈利水平。昨日(7月30日),相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即使考慮能量轉化的損失,原油産成品和煤炭産成品的成本比在1.4:1,煤炭製品的利潤空間仍遠遠大於石油製品。 “從中長期看,高油價往往伴隨着高通脹,全球經濟會因此慢慢進入下降通道,從而導致對電力、鋼鐵、建材的需求下降,進而影響煤炭需求的增速。”對煤化工有深入研究的平安證券研究員陳亮指出,未來煤炭類上市公司的成長機會,除了自身産能的擴張外,將主要來自於向下游煤化工的發展。 在他看來,進入21世紀,全球煤化工技術也日趨成熟,穩定性和經濟性不斷提高,在高油價環境下,將掀起全球第二輪煤炭對石油的替代。 “儘管從2004年以來,國際煤價的漲幅超越了油價,但相同熱當量的煤炭價格仍遠遠低於原油。”陳亮説。 據其測算,1噸標準煤(7000大卡)相當於0.7噸標準油當量,即大約5桶原油。按照170美元/噸(6300大卡)的澳大利亞FOB價,和120美元/桶的原油價格計算,相同熱當量的石油和煤炭價格比為3.18。 據介紹,目前國內對原油製成化工成品的能量轉化效率大約為90%,而按照目前煤化工行業的測算,煤制甲醇等煤化工的能量轉化效率,保守估計在40%以上。 因此,“即使考慮能量轉化的損失,原油産成品和煤炭産成品的成本比在1.4:1,煤炭製品的利率空間仍遠遠大於石油製品。”陳亮分析指出。 據悉,目前已經介入煤化工領域的煤炭上市公司有中煤能源、兗州煤業,其他具有注入煤化工資産可能性的公司主要有中國神華、潞安環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