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7-29 作者:吳琼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昨日(7月28日),上海證券報從德國重卡製造巨頭曼公司獲悉,儘管公司一直看好中國市場,也多次尋找合資夥伴,但由於雙方意見不統一,始終無法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目前只能通過技術轉讓或向中國出口重卡等方式進行商業運作。 近兩年來,重卡一直是增長最快的汽車細分市場。來自中國輕型車聯合分析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年和2008年上半年,中國重卡銷量分別為48.75萬輛和38.72萬輛,同比增長58.64%和51%。與轎車企業不同,中國重卡銷量排名居前的均為自主品牌企業,第一陣營有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中國重汽,年銷量均超過5萬輛;第二陣營有陜汽集團、北汽福田、北方奔馳、重慶紅岩,年銷量1萬至5萬輛;第三陣營有安徽華菱、江淮汽車、上海匯眾等,年銷量低於1萬輛。在第一陣營中的中國重汽,今年上半年銷售52517輛,同比增長49.62%。中國重汽集團總裁蔡東曾經為産能不足而抱怨:今年3月和4月,中國重汽分別獲得訂單3.2萬輛和2.8萬輛,但因産能限制,即使滿負荷生産每月只能生産1.5萬輛。 但在銷量居前的中國重卡企業中,沒有一家有海外重卡巨頭參股。這絕非海外重卡巨頭不具備技術優勢,也並非海外重卡巨頭不關注中國市場。 德國曼公司最近啟動的長三角地區巡展,率旗下3款重量級車型亮相。其中TGX、TGS以及已經在中國市場熱銷的TGA技術均領先於中國斯泰爾&&生産的重卡。TGA技術比TGX和TGS落後10年,中國斯泰爾&&技術又比TGA落後10年。 “在中國奔跑的50余萬輛卡車,70%來源於斯泰爾技術。”曼恩商用車企業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市場主管姜一舟指出,“1983年,
我們和中國重汽合作,以轉讓技術許可協議方式,允許中國重汽生産斯泰爾&&的重卡。”曼恩商用車企業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是德國曼在中國的獨資企業。 但即使這樣,德國曼由於沒有在中國成立合資重卡企業,而只能以向中國出口重卡方式分得部分市場份額。曼恩公司相關人士指出,“我們屢次尋找中國合資夥伴,但雙方難以達成一致。而中國的相關政策又使得我們無法在中國獨資建廠。” 另一家海外重卡巨頭沃爾沃在中國的負責人指出:由於海外重卡車對於環保、技術、安全、載重上的嚴格要求,導致售價遠遠高於國産重卡,短期內中國對海外重卡的需求並不大,因此海外重卡雲集於中國豪華重卡這一細分市場中。“在這種情況下,合資不如進口。我們曾經做過測算,合資後的産品比進口成本高12%,這表明合資條件不成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