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用益信託工作室公布最新報告顯示,銀信合作理財産品收益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如廣發銀行的62天信貸資産轉讓理財産品收益率達到4.8%,建設銀行的“利得盈”信託貸款理財産品一年期收益達到5.75%。 今年以來,銀信挂鉤産品迅猛發展,申購新股業務大幅增加。與此同時,銀行與信託公司之間開展了大規模的信貸資産交易,理財資金用途擴展至股權收益權買賣、證券投資基金,甚至二級市場的股票等,把握住了資本市場難得一見的發展機遇,獲取了可觀的收益。
銀信合作腳步加快
據了解,2002年7月18日,愛建信託發行的首單集合信託産品——“上海外環隧道項目資金計劃”誕生,銀行與信託首次嘗試合作。 信託公司與商業銀行的合作涉及多個項目或領域。目前,銀行在資金信託計劃業務中,已開展的銀信合作有代收付、信託資金託管、回購、受益權質押貸款、投資管理、聯合開發、資産置換、銀團融資和擔保等業務。 除此之外,商業銀行與信託公司合作過程中,還承擔了(項目、客戶)資源提供方、信託專戶保管人、資金輸出方(以委託人的身份)的角色。 資料顯示,2007年共有44家信託公司新發行集合資金信託産品564只。其中,運用於證券投資領域的信託産品398只。 “這表明證券投資領域的信託産品佔很大優勢,銀信合作共同推出理財産品的比重加大。”中泰信託張齊德&&。 華寶信託總裁佔興華&&,近期國內A股市場極不穩定的狀況的確對銀信合作理財産品不利。但從長遠來看,證券投資類理財産品在投資者的金融資産配置比例中將保持上升趨勢,與其他理財産品有着不可比擬的優勢。
合作中喜憂參半
目前,我國仍然維持金融分業經營的體制,銀行和信託公司具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且監管政策約束具有差異性。 “銀信合作具有極強的互補性,更能實現雙贏,信託成為各大金融機構矚目的對象。”用益信託分析師李旸説。 “與券商、保險公司相比,由於信託公司與銀行同屬銀監會監管,在業務審批、及時滿足客戶各種需求方面具有便利條件,有利於銀信合作業務快速推出。”中海信託、鄧舉功信託研究室研究主管鄧舉功向本報記者&&。 不過,記者了解到,2006年前,銀信合作屬於信託公司主導型,信託公司主動向銀行推介信託産品,銀行僅負責募集資金,期望收取手續費,並不參與信託産品的設計。2007年開始,銀行逐步主導了銀信合作,介入銀信合作産品的結構設計、利益分配比例等方面,信託公司常常只能被動接受。 例如,關聯交易日益增多、部分銀行將風險向信託公司轉移、信託公司無法履行正常的受託人責任、銀信“挂鉤”産品錯配等問題也隨之出現。 由於某些原因,目前銀信合作資金投向還主要集中在申購新股、發放信託貸款等簡單業務,仍存在資金運用方式尚未多樣化、産品結構簡單、産品缺乏流動性等諸多問題。
亟待完善 苦練內功
“在目前情況下,信託公司首先要‘苦練內功’。”鄧舉功説。 他建議,應在提高金融産品設計水平、提高資金運用能力、完善風險控制等方面下功夫。 據了解,自2007年信託業新規實施後,要求信託公司開展關聯交易,應以公平的市場價格進行,同時必須逐筆向銀監會事前報告,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信息披露。 “逃避有效監管、涉及利益輸送的不當關聯應規避。”國民信託副總經理耿長勇&&,首先,完善銀行、信託公司法人治理;其次,建立及時、清晰的信息披露機制;第三,規範業務運作,採取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 業內人士建議,只要銀行願意嘗試創新,銀信合作還可以繼續深化。例如,在資金投向方面,可以增加外匯、黃金等,用資産組合策略等。在保管業務方面,合作發展主題産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諮詢顧問業務方面,推動企業並購的銀信合作。在銀行的承銷業務方面,改良目前短期融資券的結構缺陷,聯合實施企業資産證券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