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7-07 作者:劉映花 來源:北京晨報 |
|
|
“只要熬過晚上,就又是朝陽!”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希望借此鼓舞溫州商人們的士氣,而在過去半年裏,這些老闆幾乎成為宏觀經濟走勢下的“弱勢群體”。記者昨天(7月6日)獲悉,面對中國外貿企業“內外交困”的窘境,商務部等政府部門正展開一場大規模調研。而知情人士透露,隨着調研的深入,對於鞋類、服裝等等不污染、低污染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政府有望&&新的扶植政策。
上周,陳德銘南下浙江,就上半年商務運行情況展開調研。記者了解到,僅僅兩天的短暫停留,陳德銘先後與浙江省溫州、台州等地方政府及有關行業協會、企業分別召開形勢座談會,實地考察德力西集團、康奈集團、冠盛汽車零部件、宏達箱包、騰旭服飾等,行程異常緊密。巧合的是,不久前,台州椒江區剛剛爆出7家企業“異常倒閉”的消息,老闆“跑路”現象成為江浙外貿企業“生存”困境的真實寫照。
對於今年以來的中國商務運行形勢,陳德銘認為,總體保持了較好態勢。但是他也承認,“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石油等能源産品和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引發世界範圍的通貨膨脹,給國內的宏觀調控和商務發展增加了難度。”陳德銘承諾商務部將認真聽取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為商務工作的平穩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他還建議製造企業在不斷創匯的同時,努力用匯,開展境外投資,鼓勵江浙企業再次為全國創造新經驗。
而在部分企業眼中,政府大規模調研的展開,已經被解讀為政府扶植政策&&的先兆。“以紡織品為例,2005年之後,政府就很少&&鼓勵政策,加上宏調政策的&&,節能減排和新勞動合同法的陸續實施,都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一位企業代表説,進入2008年後,在激發新一輪産業轉移的同時,成本優勢漸失等因素也將很多製造業推向死亡邊緣,“政府可能通過出口退稅等政策調整,為外貿企業減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