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場針對中國彩電産業的陰謀戰爭,外資品牌依靠其壟斷産業鏈條上游的優勢變相對中國實施傾銷政策,目的是徹底打垮中國的彩電産業
繼中國手機遭遇“滑鐵盧”後,危機開始蔓延到彩電領域。以三星、索尼、夏普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在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佔有率節節上升,而本土彩電品牌似乎正在演繹與國産手機衰落相同的軌跡。 “這是一場針對中國彩電産業的陰謀戰爭,外資品牌依靠其壟斷産業鏈條上游的優勢變相對中國實施傾銷政策,目的是徹底打垮中國的彩電産業。”一家中國彩電企業的老總如是&&。 中國市場的門戶洞開讓中國彩電在本土市場遭遇了日韓彩電聯手發起的産業“陰謀”。
外資平板“聯手”傾銷
“過去幾年我們在策略上犯了錯誤,首先是2004年至2005年內耗式的價格戰使國産品牌失去後勁,其次是2006年後,我們片面強調要做好産品和服務來迎接外資的挑戰,甚至寄希望於國內平板電視上游産業鏈的起步。然而,從整體戰略上,我們進入了外資品牌設計的圈套。”長虹多媒體業務群董事長郭德軒説。 在郭德軒看來,外資平板在中國市場的真正發力始於2006年。 來自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2007年,歐洲、日本的液晶電視滲透率超過80%(美國超過70%),三星、索尼、飛利浦等外資品牌壟斷了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的前10名。在彩電整體出貨量中,曾因並購湯姆遜彩電業務而成為全球第一的TCL,也因外資品牌在平板電視上的爆發性增長,其位次下降到了第五名。 表面上,外資品牌對中國市場採取的是有針對性的價格戰,以及拓展産品線等手段,但背後隱藏的卻是巨大的産業陰謀。在國産品牌看來,外資品牌真正的“殺手锏”是依靠産業鏈上下游打通形成的整體優勢在中國實行傾銷,而這正是日韓主流平板電視品牌之間的一次聯合行動。 傾銷,這個名詞對中國彩電業並不陌生,1998年12月和2004年5月,中國彩電分別被歐盟、美國徵收高達44%和78%的反傾銷稅,被迫退出這兩大主流市場。此前,日本和韓國品牌也曾多次遭到歐美國家的反傾銷調查,如今他們把傾銷的觸手伸向了中國市場。
外資壟斷面板市場
記者從索尼、三星等外資品牌2007年的財務報告中發現,這些企業的平板電視業務雖然在銷售收入上取得了超過30%的增長,但利潤情況卻不樂觀,三星、索尼、東芝等企業的平板電視業務依然出現虧損,其中索尼BRAVIA液晶電視上市3年來已經累積虧損超過20億美元。2007年,包括三星、索尼、LG在內的外資企業的中國業務都依然處於戰略虧損期,而索尼中國公司的目標是未來3年內使其中國業務能夠盈利。 不難察覺,在這些虧損的背後蘊藏着一些玄機。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外資平板在中國的銷售價格目前甚至低於中國本土品牌,按照外資企業的運營成本來計算,這些企業都是虧損運營,他們的目標就是通過持續傾銷來打垮中國彩電行業。之所以能夠連續3年這樣做,源於其面板業務的鉅額盈利。” 據了解,索尼、三星、LG電子、夏普採取的都是打通液晶電視産業鏈上下游的做法,用液晶屏、等離子屏等獲得的豐厚利潤來彌補其在平板電視業務上的虧損。 在液晶屏産業回暖後,包括三星電子、LG、夏普等在內的液晶屏巨頭已形成對全球液晶面板産業的壟斷地位。一方面,中國企業即便要獲取瀕臨淘汰的低端液晶屏和等離子屏生産線,也需要付出高價的技術轉讓費用。京東方曾以4.5億美元代價收購現代的4.5代線,而長虹以近1億美元的代價收購韓國ORION的等離子屏技術和生産線。 另一方面,外資品牌通過在面板業務上的壟斷地位而獲得的豐厚利潤來給其平板電視業務“輸血”,讓長期利潤率低於3%的中國彩電行業無力招架,不僅在全球範圍彩電行業的競爭中日趨邊緣化,而且在中國市場也開始節節敗退。 一位彩電企業的老總&&,中國目前所有的彩電企業在平板業務都沒賺到利潤,而某外企一個季度就賺7億多美元,隨便拿出一二億美元砸向市場,就會把中國企業逼到潰敗的邊緣,“這種不對等競爭的最後結果已經很清楚了”。
拿起反傾銷武器
中國彩電産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儘管過去兩年,TCL、創維、長虹等中國彩電企業開始調整銷售渠道和架構,對管理層安排複雜的股權激勵,在産品研發和設計、應用技術和整合能力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這些措施似乎收效甚微。同時,國産品牌向平板電視上游拓展的嘗試進展緩慢,最快的長虹等離子屏一期項目也要今年10月底才能投産,因而這些項目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外資巨頭主導的面板生産線快速升級中,中國企業始終處於慢一拍的狀態,由於外資巨頭壟斷面板核心技術,國內企業短期內要解決國內高端液晶屏生産線的短板不太現實。 業內分析,中國本土彩電市場的整體銷售額每年超過1000億元,而中國品牌目前只佔據50%強的市場份額,每年還要向外資面板巨頭采購超過300億元的面板。顯然,在全球平板電視産業鏈中,中國企業的地位正在日趨邊緣化。即使像TCL這樣經歷過全球競爭的中國品牌能在日韓品牌的圍剿中活下來,但從長遠來看,如果外資傾銷和壟斷上游的産業環境不變,仍將在未來的産業競爭中處於明顯劣勢。 針對日韓平板聯合傾銷和壟斷上游資源的行為,東方證券分析師陳剛&&,“日韓企業此前保護本土市場的做法是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的,中國企業應該學會使用反傾銷、反壟斷的武器。中國相關部門應針對這些行為發起反壟斷調查,盡快完善相關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