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源吃緊加油站格局暫未“變臉”
    2008-06-16    作者:張楠    來源:中國證券報

  持續加劇的國內外成品油價格倒挂、國內油價批零倒挂現象,使得國內油品零售業(加油站)再次陷入油源緊張的困境。但業內人士認為,油品零售業市場已相對穩定,新一輪的加油站並購戰不會因油源緊張而再度爆發。

油價批零倒挂刺激“油荒”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日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必須暫緩執行,以避免對農業等産生巨大影響。
  目前,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相差40%-50%。今年一季度,國內外成品油價差達到2000元/噸以上,目前的價差則接近3000元/噸,而柴油價差高達6000元/噸。對於加油站而言,國內外成品油價格倒挂意味着進口大門已經關閉。
  不僅如此,沒有理順油價也造成進口成品油以保證國內供應的中石油、中石化更多的政策性虧損;還使得中石油、中石化系統外加油站斷油,其中包括以前從中石油、中石化得到油品供應的外資加油站。目前,已經市場化定價的成品油批發價大漲,達到了歷史新高。比如,柴油批發價大大高於約為6000元/噸的零售價,使得加油站每賣1噸柴油要虧損將近2000元。
  位於北京西五環外的某中化道達爾加油站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在北京的十個加油站已全部停業,“誰也説不好什麼時候才能有油,也許一個星期,也許半個月。”她無奈地説,“不過,便利店還是照常營業,也許有人進來買瓶水。”

加油站並購戰暫不會打響

  “這種油源緊張狀況還可能持續半年。這段時間,外資和民營加油站只能扛着。”一位業內專家説,儘管這有利於擁有油源的中石油、中石化擴充市場份額,但“保持市場穩定是現在的重點,所以中石油、中石化最多也就是保持現狀,而不會發起收購,改變現有的格局。”
  具體來説,中石化和中石油已建立起全國性的加油站網絡,兩大巨頭已從數量上的擴張開始轉向提高加油站單站質量和增值業務。而中石油、中石化系統外的石油公司在經過幾年油源困境的磨煉和整合後,已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不會輕易放棄加油站業務。
  此外,有市場人士樂觀認為,目前的成品油供應緊張是暫時的,其中一個特殊原因是保證抗震救災的供應,中石油、中石化應該有能力保障國內供應。
  中石油、中石化日前宣布,已停止成品油出口保證國內供應。中石油集團計劃6月份繼續保持滿負荷生産,原油加工量比5月份增加6%,進口成品油60萬噸,委託地方煉廠加工回購成品油28萬噸,達到歷史較高水平。中石化宣布將降低乙烯、芳烴等裝置負荷增産成品油,預計6月份合計將減産乙烯6.5萬噸,增加成品油20萬噸。另外,還將在原定進口50萬噸成品油的基礎上,增加50萬噸進口量,並且進口油源目前都已落實。

  相關稿件
蘇南崛起新能源産業 2008-06-13
放開能源價格管制時機未到 2008-06-12
國際能源機構: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産油國 2008-06-12
國際能源機構繼續下調今年全球原油需求 2008-06-11
八國集團呼籲:主要産油國增加能源領域投資 200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