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資融券被譽為“第三張救市牌”,它對市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在它未推出之前仍不得而知,但該業務對券商的影響卻不言而喻。儘管券商直投牌照還限制在中信、中金兩家,但目前的形勢卻是有牌照的大張旗鼓擴張,無牌照的曲線借道潛行。
融資融券兩重期待
近期,兩市持續走弱,市場一直期待着政府能夠&&相應的救市措施,因此被譽為“救市第三張牌”的融資融券被市場寄予厚望。 齊魯證券分析師劉俊告訴記者,從各項政策情況來看,融資融券的確是相對比較理想的救市政策,因為其他政策對市場波動影響更大,可能更容易造成市場不穩定。但相對融資融券對券商的影響,其意義就更大。 “它對券商經營模式的轉變、自營業務的發展都有很重大的意義。”劉俊説。長期以來,券商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經紀業務,但隨着外資的進入,證券行業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因此,未來轉變券商的經營模式和收入結構,成為國內券商發展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上海某券商一位高管對記者指出,目前他們對於融資融券業務的材料申報、制度設計、工作人員都已經配備整齊,只等監管層的一聲號令。但考慮到對市場的影響,他預計,融資業務應該會早於融券&&。 此前,市場傳言的首批有望獲得融資融券試點的公司分別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投證券。對於試點公司,劉俊&&,融資融券業務主要取決於證券公司的凈資産與客戶資源結構。 據WIND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券商整體凈資産為3542億元。而對比美國融資融券業務的規模水平,最近1至2年,國內融資融券的規模應該是券商凈資産的0.7倍至1倍。
直投業務成意外增長點
“直投業務將給券商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劉俊説。而深圳一位券商直投業務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現在成了“空中飛人”,天天出差找項目。而除了考察項目本身,還要和其他的券商與投資人競爭,但考慮到直投所帶來的巨大收益,仍不能掉以輕心。 具有直投牌照的券商已經開始大規模撒網,而沒有獲得直投牌照的公司則使着“暗勁”。 中信證券昨日公告稱,公司組建的中信産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經在四川省綿陽市正式註冊設立。中信産業基金管理公司將建立市場化的激勵機制,招聘專業化的管理團隊,盡快發起設立60億元的綿陽科技城産業投資基金。 此外,中信證券還參與了由海通證券參與管理的中比産業投資基金以及天津的渤海産業基金。 而繼平安證券接到平安信託“曲線直投”後,太平洋證券也於今年4月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政府批准的擔任Pre-IPO信託理財計劃投資管理人的證券公司,將獲得所投資公司上市成功後20%左右的業績分成。 據了解,國內多家券商也已向證監會提出直投執照的申請,並在項目儲備、資金等方面展開積極準備。一些客戶資源結構優勢突出、凈資産規模較大的公司獲得牌照的可能性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