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地震經濟影響或好於預期
    2008-05-23    作者:趙怡雯    來源:國際金融報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高盛指出,震後重建需求可能令中國的宏觀政策制定變得更加複雜。但從災區的經濟規模來看,如果總體宏觀政策立場保持不變的話,該地區的重建對於全國整體需求乃至價格的影響應會較為有限
  本次發生在四川汶川的8級強烈地震,令人不由得將其與1995年1月17日的日本阪神7.2級地震相比較。不少評論人士認為,汶川地震的潛在經濟影響可能會比最初的預期要更加嚴重。而最新發布的高盛評論報告中則指出,儘管汶川大地震的遇難人數比阪神大地震要高得多,但其經濟影響可能遠不及阪神大地震那樣嚴重。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梁紅指出,雖然四川省在農業方面的地位相對重要,但該省受災地區的人口、GDP以及工業增加值佔全國的比例只有1995年阪神大地震受災地區的1/4左右。具體而言,此次汶川大地震損失最嚴重的地區大部分位於山區,而神戶及其周邊地區則是日本的製造業中心之一。阪神大地震對於日本製造業和交通運輸造成了嚴重影響,據稱對日本造成的損失達到2000億美元,佔當時日本GDP的2.5%,被認為是全球範圍內經濟損失最慘重的一次自然災害。
  儘管遭受如此嚴重的經濟損失,但日本的經濟表現實際上卻好於預期,而且迅速復蘇。在地震發生之後,工業活動、消費者信心和支出均顯著下滑。然而,在強勁的重建需求推動下,它們又都迅速回升。
  由於四川農業的地位相對比較重要,有人擔心豬肉和其他農産品價格可能會因地震造成的損失而大幅上漲。雖然這種風險的確存在,今後需要予以密切關注,但高盛認為,到目前為止的數據顯示受損程度比較有限。據官方估計,損失的生豬在100萬頭以下,而全國現有的生豬存欄量在4億頭以上。近日來豬肉價格一直保持穩定也證明了這一點。地震對於糧食生産的直接影響應當更為有限。
  高盛指出,在國內通脹率上升、全球商品價格不斷上漲的形勢下,震後重建需求可能令中國的宏觀政策制定變得更加複雜。但從災區的經濟規模來看,如果總體宏觀政策立場保持不變的話,該地區的重建對於全國整體需求乃至價格的影響應會較為有限。
  高盛認為,在目前的背景下,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放鬆貨幣政策,因為這些都會導致通脹前景惡化,使得中國未來的宏觀經濟形勢更為嚴峻。

  相關稿件
四川地震災後重建:亟待提高建築設防標準 2008-05-23
地震災後重建中金融支持的多元化 2008-05-23
認養地震孤兒:應從嚴把關 落實到位 2008-05-23
災後重建應該考慮地震因素 2008-05-23
關愛地震災區考生的心理重建非常重要 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