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提“國際金融中心”目標
    2008-05-12    作者:李忠峰    來源:市場報

  北京市日前正式發布《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的意見》,首次提出要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繼上海、深圳、天津等地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目標後,作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家首都的北京將憑藉哪些優勢,向國際金融中心邁進呢?

曾回避“金融中心”説法

  首都金融業的定位和工作目標是將北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這一措辭曾被反復醞釀過兩年,“金融中心”是一個被小心回避的詞彙。
  根據北京市規劃委副總規劃師談緒祥當時的解讀,對北京來説,最重要的特色是政治和文化,經濟是必然的,也是作為城市的一般性的特質,沒有必要過多表達經濟中心的位置。談緒祥的意見被許多專家讚同。時隔數年後,北京又重提“金融中心”,似又將與上海、深圳成鼎立之勢。
  北京卻不願意公開承認這一點。對於她和上海等地的競爭,北京的説法是,一個國家有多個金融中心並存是很正常的,金融機構的發展是全國性的,不會局於一域。
  作為規劃的核心部分,北京擬將金融街打造成為主中心區,進一步聚集國家級金融機構總部。為此,北京此前已決定將其西進,把面積擴充到接近3平方公里;北京朝陽CBD則作為金融副中心區,繼續凝聚國際金融機構。對於北京的金融街西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曙光認為,這是參考英國倫敦金融城的當代發展而作出的未雨綢繆之舉。

北京新定位依據什麼

  5月7日,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霍學文召開媒體座談會。就北京到底要不要建金融中心,可不可以建金融中心的問題,向媒體提供了幾組數據。
  數字表明,北京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資金清算中心。而截至2007年底,在京註冊的各類金融機構共751家,各類營業性金融機構4224家。
  根據北京市發改委今年初公布的數據,金融産業目前是北京經濟的第一支柱産業。且從全國範圍看,北京金融業在法人金融機構數量、金融資産量、金融對經濟的拉動系數、單一行業對國家稅收貢獻率,4項指標上居中國第一。
  “很多學者也注意到了,北京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國家金融決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霍學文説。

京滬可否同做金融中心

  5月9日至10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聯合舉辦的“2008陸家嘴論壇”在上海召開。其主題是“世界格局中的中國金融”,而其中全體大會的議題之一就是“上海如何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次論壇上,關於北京提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京滬爭做金融中心的討論聲漸盛,成為熱門話題。
  對於北京提出的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認為,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會支持各地金融業的發展,它不是一個矛盾的關係,是一個互動的關係。
  有意思的是,就在北京市發布《關於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的意見》的第二天,5月7日央行新聞發言人李超&&,雖然現在國內很多城市都&&要建設金融中心甚至國際金融中心,但是金融中心不是哪個地方説一句話就能建成的。不過,他也強調,央行會保護各地發展金融市場的積極性。

北京金融中心路有多遠

  “目前北京還不完全具備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尤其是缺乏證券、期貨等領域的全國性的交易機構,也使得北京與嚴格意義上的國際金融中心存在距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博導蔡繼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他告訴記者,從全球經驗來看,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必然首先是全球金融交易的中心,紐約如此,倫敦如此,東京、法蘭克福也如此。而金融街乃至整個北京市至今沒有一家全國性的交易機構(如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和黃金交易所等),國際金融交易功能上的薄弱始終是北京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軟肋。

  相關稿件
給“國際金融中心熱”提個醒 2008-05-08
“金融中心”應是市場自然發育的結果 2008-05-08
環球金融中心在北京順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2008-01-21
深圳加快建設創新型區域金融中心 2007-11-20
上海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 200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