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困境或倒逼煤電聯動啟航
    2008-04-30    作者:傅光雲    來源:國際金融報

  如有煤電聯動,可能會是不完全聯動,也就是先走一半,實現部分聯動。所謂部分聯動其實也就是先漲一點,等能夠消化了再走餘下的半步。另一種可能性則是政府實行補貼

  備受矚目的煤電聯動或將在困境中起航。
  日前,電監會副主席王野平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國統調電廠庫存煤炭已經下降到4669萬噸,由原來3月初可供全國平均用15天下降到12天。 

煤企盈利電企虧

  與電煤緊缺相映襯的是,電企與煤企處境的天壤之別。
  電煤供應緊張直接導致了煤炭價格持續上漲,今年一季度,市場煤炭價格每噸上漲100多元,而煤炭在火電成本中,佔比將近60%至70%。不斷上漲的高成本已經成為了電企無法承受的負擔。
  據了解,今年第一季度,五大發電集團中,除華能集團勉強獲利外,其餘四大集團均未能逃脫鉅額虧損的噩夢,虧損均在4億到9億元之間。除了五大電力集團,國內其他發電企業今年一季度亦難脫困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煤炭行業利潤增速達66.8%,而火電企業則下降了75.39%,規模以上電力企業4773家中有1990家虧損,虧損面達41.69%。

電荒或將來臨

  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國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長14%,其中3月份增長19.2%,遠遠高於1月至2月的11.3%,這應該視為剔除雪災影響後的真實情況,比預計一季度累計的12.5%-13%要高。值得注意的是用電增長的結構,3月份電力需求的增長主要的拉動動力不再來自工業,這與2007年及以前年度明顯不同,也反映出宏觀調控的效果已經顯現。
  3月份全國平均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09小時,同比增加9小時;火電利用小時452小時,同比增加14小時,這種情況反映了電力的緊張。
  若是政府再不採取措施,會造成什麼影響?
  “首先會看到缺電,其次則是電企全面虧損。”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2008年發電企業的虧損會加重電力供不應求,到夏季用電高峰期,有可能再次出現“電荒”,實際上,就目前的電廠存煤情況看,“電荒”的苗頭已經顯現。

聯動迫在眉睫

  當下,這種罕見的全線虧損,加上可能産生的電荒,使得電力企業再度將目光轉向煤電聯動。
  據了解,煤電價格聯動政策是在2004年12月&&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定時間內(原則上不少於6個月),當煤炭價格累計變化幅度超過5%時,其增加的成本30%由發電企業自行消化解決,70%是通過國家調整電價來解決,以彌補發電企業成本的增加。
  此前,相關部門分別在2005年4月和2006年6月分別實行了兩次煤電聯動政策,全國平均上網電價分別上調了1.78分/千瓦時和1.174分/千瓦時,消化了電企70%的成本上漲,對解決發電企業的經營困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通貨膨脹壓力較大,這可能成為煤電聯動的最大障礙。王野平強調,由於電力價格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價格,電力價格的上漲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進一步推高已經高企的CPI。
  “電價問題即使再困難也要尋求解決。”林伯強認為,估計政府在這一兩個月內就會有相關措施。他分析,如果&&煤電聯動,可能會是不完全聯動,也就是先走一半,實現部分聯動。所謂部分聯動其實也就是先漲一點,例如原來要漲5分現在先漲2分,等能夠消化了再走餘下的半步。另一種可能性則是政府實行補貼。雖然煤電行業和石油行業有所區別(石油行業主要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頭),電力行業企業較多,地方分佈廣,但是可操作性還是有的。而對於煤炭企業來説,國有是主流,儘管政府很難進行煤價管制,但是實行一些具體的煤價控制措施還是可能的。

  相關稿件
廣東面臨改革開放30年來最強“電荒”困擾 2008-04-29
緩解電荒:專家稱可實施"藏電外送" 2008-02-25
南非電荒導致國際黃金價格大漲 2008-01-29
舒聖祥:電荒為何被人們理解為逼宮 2008-01-24
告別“電荒”後的三個心願 200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