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券商的“春天”結束了嗎?
    2008-04-21    作者:許志峰    來源:人民日報

    一份份“亮麗”的券商2007年報正陸續公布。然而,不斷下跌的股市卻讓人們對券商今年的經營表現有了一絲擔憂——

  中信證券去年業績增長4倍,海通證券業績增長32倍,宏源證券業績增長8倍……面對一份份“亮麗”的券商年報,持有券商股的投資者心情卻有些複雜。隨着近期股市持續下跌,券商股也在不斷縮水。在兩年牛市中受益最直接的證券行業今年表現會如何,投資者有些擔憂。

經紀業務唱“主角”,證券業整體難續輝煌

  在牛市中,券商股是最為活躍的板塊之一。同樣,在下跌過程中,券商股也成了“重災區”。從去年10月到今年4月15日,上證綜指下跌46%,而券商股整體則下跌了49%,跌幅略大於指數。
  券商股與股市走勢有高度的相關性,證券業仍以經紀業務為主是重要原因。年報顯示,經紀業務收入佔券商收入比例依然很高,即使是業務多元化最突出的中信證券,其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佔主營收入的比例也達67%。對於一些中小券商而言,經紀業務收入的比重多在八成以上。
  股市上漲,交易活躍,券商的收入隨之“水漲船高”;股市下跌,交易清淡,券商收入也立刻大幅下降。這種“靠天吃飯”的格局,目前尚未有根本改變。
  今年一季度,股市持續下跌,但由於指數波動劇烈,加之去年同期的基數較低,股市交易量不僅沒有出現大幅萎縮,反而同比增長了25%。中信證券日前公告,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將超過100%。這表明,券商一季度的業績並不像預期的那麼悲觀。
  然而,從全年的情況看,情況則並不樂觀。今年前3個月股票成交金額分別是4.3萬億、2.3萬億和2.7萬億元,已出現下滑趨勢。另外,在牛市裏,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頗豐,但當市場出現長期下跌後,券商自營出現虧損在所難免。中金公司研究員認為,證券業高度依賴經紀與自營業務的盈利模式,使股市漲跌和日均股票交易額對其業績影響巨大。今年以來,股市調整幅度超過了30%,日均股票交易額萎縮到1600億元左右,這與去年股市上漲接近100%、日均股票交易額接近1900億元形成了鮮明對比。證券業今年業績很可能出現負增長。

競爭加劇,行業分化不可避免

  股民李先生現在開戶的證券公司,每筆交易收取1.5%。的手續費。最近,有朋友向他介紹了另一家證券公司,手續費率只要萬分之八。兩家公司收費差別如此之大,讓他不免心動。
  據了解,股市走低,加劇了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的競爭。佣金“價格戰”不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傳統低佣金費率地區上演,在一些省會城市和二級城市也開始出現。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我國的證券公司沒有分化。證券公司只有大小不同,而無競爭力上的差別。在市場環境良好的時候,所有的券商都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市場環境惡化以後則進入全行業虧損。
  然而,證券業近兩年的競爭日漸激烈,一些券商開始顯露出其競爭實力。以投資銀行業務為例,2007年,在107家券商中僅有39家進行了首次公開發行的保薦與承銷業務,在這一超過80億元收入的市場中,排名前五的券商佔據了71.1%的收入。
  值得重視的是,多數證券公司賴以生存的經紀業務,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今年一季度,股票、基金、權證交易排名前10位的證券公司,其市場份額達44.29%,高於2007年末的42.31%。專家認為,經紀業務集中度的持續提高,意味着證券行業的業績分化、行業重組不可避免。
  競爭不僅存在於行業內部。中信證券在其年報中&&,在承受着同行競爭壓力的同時,來自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競爭也越來越直接。綜合經營趨勢下,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通過收購或新設的方式進入證券業務領域,它們具有更雄厚的資本實力、更廣泛的經營網點和更龐大的客戶基礎,在未來金融綜合經營中更有能力搶佔制高點。

多元化業務求突破,期待真正高成長券商

  證券行業周期性明顯,券商業績大幅波動,其中究竟有沒有業績和增速相對穩定、值得長期投資的成長性公司?這是令很多投資者困惑的問題。
  在成熟資本市場,雖然證券行業的盈利能力也有較大的起伏,但整體虧損的情況很少見。資料顯示,美國證券行業從1975年到1996年間,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43%,凈利潤複合增長率為13.5%,利潤率在絕大多數年份超過了製造業、零售業等非金融行業。
  近年來,我國的證券公司在業務多元化方面作了很多嘗試。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財資産管理計劃共有6隻産品獲批,而2007年全年也只有7隻産品獲批。目前,證券公司集合理財産品實際存續規模超過500億份。券商的其他新型資産管理業務,如定向資産管理、企業年金、QDII、商業銀行理財産品管理等也迅速發展,資産管理業務收入佔比已超過6%,資産管理費收入的財務穩定器作用將逐漸顯現。
  創業板的即將推出將為一些券商帶來新的業務機會。創業板公司家數較多,不僅能夠帶動券商的投資銀行業務,還將刺激其直接投資業務。券商直投相當於私募股權投資,目前中信證券已獲得直接投資業務的“牌照”。另外,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等新型交易方式推出後,也有望帶動券商業務的創新。
  專家認為,對於一些優質券商而言,有望在未來新業務的開展中佔據大部分的市場,通過盈利手段的多元化,減少市場波動對其産生的影響。

  相關稿件
證監會:券商等機構建議盡快啟動創業板 2008-04-02
券商直投目標鎖定準IPO項目 2008-03-28
券商業績沖淡 IPO熱情 2008-03-27
高端理財市場:基金券商銀行將起“戰事” 2008-03-17
券商打響規範不合格賬戶攻堅戰 200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