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非理性"飆地"惹港資房企反感
    2008-04-08    作者:李和裕    來源:上海證券報

  香港地産商近期相繼發布2007年業績,去年內地樓市的繼續快速發展又讓他們滿載而歸。不過,港資地産商在內地“掘金”信念未改的同時,基於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力的逐漸顯現,他們對市場風險,特別是高價競地可能的惡果也越來越重視。有港資房企高層甚至明言:“我們對土地成本的容忍度是有底線的。”

高價拿地好比刀架脖子

  不難發現,對於內地樓市,香港地産商近幾年一直&&看好,但也需要看到,隨着宏觀調控帶來市場變化,他們的態度趨於謹慎。
  “去年下半年政府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令房地産市場特別是住宅市場受壓。但長遠而言,目前的調整將有助於內地物業市場健康發展。”正如新鴻基地産(0016.HK)在2007年下半年業績報告中所作的表態,對於調控,香港地産商普遍持“響應”態度。與此同時,香港地産商也意識到了地價攀升所帶來的風險。恒隆地産(0101.HK)主席陳啟宗在業績報告中就毫不客氣地指出,去年最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開發商在內地主要城市大購土地,包括部分對內地樓市抱懷疑態度的港商,也為攫取土地而把所有顧慮拋諸腦後,地價的飆升“令人目眩”。雖然恒隆地産剛在兩個城市新物色了兩幅土地,並且前幾年所購的多幅土地也獲得了鉅額升值,但陳啟宗明確&&不歡迎開發商非理性地高價競地,“因為這意味着未來的土地購置行動將變得更為艱難,而我們對土地成本的容忍程度是有底線的。”
  事實上,陳啟宗今年初在上海就對媒體表達了“土地儲備需要謹慎對待”的觀點,他認為,國家對開發商手中土地的調控向來不乏嚴厲政策,或許目前很多地方對開發商手中的閒置土地只是並未真正“動刀”,但政策今天不用不等於明天不用,恒隆地産不願意冒這個險,帶着刀架脖子的風險貿然增加土地儲備。而此次,陳啟宗又預測,許多在去年下半年購入昂貴商用土地的開發商,一旦支持不住把土地脫手就可能會虧損,而恒隆地産雖有財力“守候”,但也要長時間後才能收回投資成本。

“積極審慎”謀長期發展

  當然,對於土地這一開發商的生存之“本”,香港地産商在“審慎”之餘依然“積極”。事實上,去年以來香港地産商在內地的投注還在增加。
  如長江實業(0001.HK)副主席李澤鉅在2007年業績發布會上&&,截至去年年底,長實在全球範圍內共擁有可建樓面面積約2150萬平方米的土地。而根據公開資料,其中僅約430萬平方米位於香港,去年完成或今年發展的涉及10個項目;與之相比,長實的內地項目倒有48個,去年完成或今年發展的涉及16個項目。另外,自去年1月至今年2月,“長和係”平均每兩個月就會有內地土地進賬,總投得土地的可建樓面面積超過520萬平方米。
  新鴻基地産的2007年下半年業績報告也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其在內地的土地儲備可建樓面面積超過527萬平方米。其中497萬平方米為發展中物業,且高級住宅及服務式住宅比重佔70%以上。另外,去年下半年公司又獲得3個內地項目,可建樓面面積共約700萬平方米。恒基地産(0012.HK)的2007年下半年業績報告也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其所持有的土地儲備達452萬平方米,可建樓面面積1163萬平方米,其中近80%為住宅物業。同樣,去年下半年,恒基地産在長三角及中部多個城市新增了9個項目。
  不過在投資策略上,香港地産商未來似乎更致力於提升效益及可持續發展。長江實業&&,現有土地儲備可供公司未來5-6年發展,對於內地,公司會以“積極而審慎”的投資策略開拓物業高增長的市場。恒基地産也&&,公司內地業務的發展方針是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並重,並以開發大型項目為主,“務求令土地有效運用,從而提升物業長遠增值能力”。
  “當調控成為一種常態,房地産行業內也悄然發生着適應性的變化。”世邦魏理仕中國區住宅部高級董事陳煒&&,與一些內地開發商“短、平、快”的操作不同,香港地産商更懂得把握區域性機會,而在調控環境下,他們會更謀求長期、良性的發展。

  相關稿件
IFCA日前推出房地産企業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2008-04-07
紐約市房地産市場出現降溫跡象 2008-04-01
一些城市房價回落 房地産市場供需逆轉了嗎 2008-03-31
高盛:今年房地産價格或岌岌可危 2008-03-28
調查顯示:歐洲房地産商投資首選莫斯科 200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