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出口企業如何應對次貸危機
電子商務成“救世主”?
    2008-02-29    作者:程惠建    來源:國際金融報

  2007年開始波及全球的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歐眾多金融機構紛紛受到影響而倒閉,所造成的直接後果是西方各國銀行收緊信貸。在信貸緊縮的情況下,各方預測,美聯儲很可能通過進一步降息來刺激市場資金的流動,而美聯儲降息又將導致美元進一步疲軟,人民幣升值壓力繼續增大,更多熱錢將涌入中國。
  而在中國,受到次貸危機“蝴蝶效應”影響的,首當其衝的就是眾多外貿出口企業。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大大增加外貿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此外,眾多經濟學家發出警告,由於美國經濟衰退預期,加之中國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及潛在的通貨膨脹危機,中國外貿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次貸危機蔓延全球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專家指出,中國外貿出口企業首先要做的是完善內部管理、加強各項成本控制,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借助電子商務來實現採購及交易成本的降低。

次貸危機擊中外貿企業

  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其林教授&&,美國次貸危機嚴重影響了各國資金流動性,在當前次貸問題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各國銀行自然收緊信貸,避免放貸;而為了解決市場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危機,美聯儲很有可能進一步降息,而人民幣將遭殃,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大。
  近日,美聯儲副主席科恩&&,受信用市場危機持續衝擊,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更加趨緩,其威脅甚至超過了通脹。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科恩暗示當局可能傾向於進一步降息。
  陳其林教授認為,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及降息壓力的增大,導致美元進一步疲軟,人民幣升值壓力繼續增大,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的低成本優勢進一步喪失。
  據了解,中國大部分外貿出口企業,其競爭優勢大多來源於勞動力的低成本而非高科技、高附加值産品所帶來的成本優勢,因此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同時加上持續的中國出口退稅的調整,以及潛在的通貨膨脹趨勢,眾多外貿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不少小型外貿出口企業已經面臨倒閉。
  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要實現持續性地發展,從根本上來説,是要轉變産業結構,生産和出口具有高科技含量及高附加值的産品。但是這並不是短時間內企業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是否意味着眾多外貿出口企業坐以待斃?

可借電子商務“擺渡”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海濤博士認為:“從目前來説,中國外貿出口企業首先要做的是完善內部管理、加強各項成本控制,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借助電子商務來實現採購及交易成本的降低。”
  曹小姐是廈門一家製作及出口箱包的企業老闆。她&&:“目前的經濟形勢可以比喻為‘亂世’,在‘亂世’中反而是一個行業洗牌的機會。一些內部管理不善、成本控制較差的企業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可能會被淘汰,而積極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尋找有效方法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企業將會脫穎而出。”
  據悉,曹小姐的公司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的中國供應商會員。曹小姐透露:“借助電子商務平台,一方面公司的交易成本得到降低,另外一方面我們通過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台拓寬了除美國以外更多的出口渠道。”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實際上除了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外貿出口企業還可以考慮除此之外更加廣闊的出口渠道。近年來,巴西、俄羅斯、印度、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及阿根廷的經濟發展都非常快,這些市場擁有大量的商機,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不妨將視野拓展到這些國家和地區。”
  此外,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對中國産品的需求依然強勁。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蒙代爾教授認為,如果美國經濟衰退,恰恰可能使美國人轉而加大對中國基礎品的消費。“人們可能會減少對美國産品、歐洲産品等奢侈品的消費,但是他們還會繼續買一些中國生産的基礎性産品,例如紡織品和輕工製造品等。所以,即使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他們還是要買中國的産品。”
  國內電子商務專家梁春曉認為,不管美國經濟衰退是否會影響外國對中國出口産品的需求,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利用電子商務平台完善外貿出口企業經營管理,降低採購及交易成本,都是中國外貿出口企業可以首先採取的應對措施。

  相關稿件
次貸危機實質是全球金融市場一次洗牌 2008-02-15
次貸危機引發的美金融危機已擴大至信用卡 2008-02-05
美次貸危機加重拖累日本金融機構 2008-02-04
美聯邦調查局對次貸危機“嫌犯”展開調查 2008-01-31
杠桿貸款危機可能隨次貸而來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