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紀行:國家雖小,兼容乃大
    2008-02-21    作者:人民日報代表團    來源:人民日報
  新加坡巧妙利用各種現代手段培養國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圖為聖淘沙公園播放激光水幕電影向人們講述新加坡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社會發展進步的歷程。崔運璽/攝
  時值春節前夕,新加坡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花團錦簇。店舖裏傳出的是喜慶的樂曲,熙來攘往的是採辦年貨的人流。雖説驕陽似火、海風濕熱,大家還是不約而同地發出了“獅城”春來早的感嘆。
  中國人對新加坡似乎並不陌生。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鄧小平就稱讚新加坡社會秩序好,認為中國應借鑒其發展經驗。十幾年來,到新加坡培訓的中國官員超過9000人,來這裡旅游的中國公民更是不計其數。新加坡經濟發達、秩序井然、廉潔高效、環境優美,這一切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然而,訪問期間的許多見聞還是令人怦然心動。
  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面積不過數百平方公里,可如果不是有人提醒“再向前跨一步就離開新加坡了”,你不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小國。樟宜國際機場入境大廳足有十幾米高,高大的落地窗和滿鋪的地毯讓大廳顯得尤為空闊,毫不誇張地説,這裡完全可以舉辦一場盛大的舞會或國宴。機場至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並不逼仄,道路中間是寬闊的綠化帶,各種熱帶植物爭奇鬥艷,令人心曠神怡。公路兩側大多是政府為中低收入市民建造的普惠性廉價房——組屋。每座組屋下面都留有供居民活動的場所,組屋之間的空間也十分開闊。
  濱海廣場是體味新加坡人追求宏大的絕佳場所。廣場四週的樓宇連成一體,裏面的商場相通,形成一個龐大的購物中心。廣場裏的會展中心設有可容納上萬人的會議廳,對面是4棟比肩而立的66層高的大樓,它們同另一座樓房連成一體,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掌加五指的造型。遠處的觀景摩天輪足有42層樓高,堪稱世界之最……
  作為一個城市國家,新加坡可謂寸土寸金,可是它在使用土地和空間時如此豪爽,即便是寄託美好寓意的建築造型也要做到極致,這一切恐怕已經超出了市政規劃的範疇。其中不僅滲透了新加坡人對生活的理解,更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其實,新加坡的大氣磅礡並不是來訪者用雙眼都能看得到的。這個城市國家擁有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和航空樞紐、第三大商品交易中心和煉油中心、第五大外匯交易中心,而且是亞洲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沒有沉醉於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的輝煌歷史,正用一個個大手筆不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新加坡成功的秘訣何在?去年11月,溫家寶總理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了一場演講。他高度讚揚了新加坡人民的優秀品質和生存之道,並用“國家雖小,兼容乃大”8個字道出了自己對新加坡發展歷程的解讀。在溫總理看來,新加坡獲得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長期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正是通過對外開放,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新加坡取得了備受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和影響力。
  行色匆匆,我們無力深入了解新加坡的對外開放程度及其在這方面的獨到之處。不過,一件趣事些許減少了我們在這方面的遺憾。有一天,陪同我們的新加坡朋友蘇先生指着三幢寫字樓興奮地説:“這是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的作品。從飛機上看,它們好像三個英文字母,寓意為——我是貝聿銘。”大師的設計初衷不得而知,蘇先生寬厚的笑容則讓我們對新加坡人民海納百川的胸襟有了直觀而又真實的把握。
  新加坡人民的兼容緣自何處?我們沒有向新加坡朋友直接提出這個問題。不過,短短的幾天訪問已經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新加坡是多個種族和睦相處、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社會,兼容是這個國家的歷史,也是這個國家的文化。新加坡人民熱愛自己的國家。人們敬佩先輩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為昔日的漁村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而感到自豪,也時刻準備着為打造“新的新加坡”而出力。正是這種熾熱的情感支撐着新加坡人民勇敢地迎接全球化大潮的挑戰,以開放、兼容的姿態面對世界。
  相關稿件
新加坡航空展開幕 中印將推動世界航空業發展 2008-02-21
新加坡摩天觀景輪近日開始試運營 2008-02-20
新加坡交易所公布凱利板第一組保薦人名單 2008-02-14
新加坡:再推新措施吸引海外人才 2008-01-21
新加坡股市1月10日啟用新版海峽時報指數 200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