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面對全球變暖的挑戰
    2008-02-20    作者:人民日報代表團    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中心一幢懸挂了200多幅巨幅照片的大樓。照片上的人物來自世界各地。此舉意在提醒人們,澳大利亞是個移民社會,各種文化應相互尊重,人們應和睦相處。崔運璽/攝
  大型空客客機在澳洲大陸寥廓的天空平穩飛行。透過舷窗,隱約可見灑滿朝霞的大片大片草場。澳大利亞畜牧業非常發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産品生産國和出口國之一,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不難想像,這樣一個國家對氣候變遷和自然環境的變化會有多麼敏感。
  澳大利亞入境報關手續十分複雜,不少內容同環保相關,旅客隨身攜帶的任何動植物産品都必須向海關申報。出關等候大廳裏,檢疫人員牽着特種犬四處巡視,不時要求來訪者打開行李抽查違禁物品。從飛機落地到走出機場大樓,我們用了整整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採訪是從距墨爾本85公里的一個家庭牧場開始的,不過這裡見不到羊,主人養了300頭奶牛。50多歲的諾爾先生是四名僱員中經驗最豐富的一位。諾爾先生介紹説,這家牧場有460公頃的草場,購買種牛和各種設備的投資加在一起大概有450萬澳元。除了向奶製品加工廠出售鮮奶外,農場自己也進行一些初加工。
  我們參觀時,恰巧趕上幾十頭奶牛入欄擠奶。指着奶牛前面的飼料槽,諾爾先生頗有幾分無奈地説,澳大利亞連續五年乾旱,單靠草場裏的牧草已經無法滿足300頭奶牛的需求,每頭奶牛平均每天還要吃上大約7公斤的人工飼料。這些飼料大都是小麥做的,成本很高,現在牧場的經營活動着實有些艱難。
  諾爾先生講的確是實情。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農牧業因乾旱影響各項産出平均減少20%,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進一步降低。去年第二季度,農牧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低於日用品和餐飲業。連澳大利亞國家氣候中心負責人也承認,從長遠來看,農牧業的前景將因氣候變化而變得更糟。少雨的現象將更加頻繁,乾旱面積也會擴大。
  諾爾先生從事畜牧業生産已經20多年了。回想起以往經歷過的乾旱,他總覺得這次來勢兇猛的乾旱同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大背景有關。説起新任總理陸克文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一事,諾爾先生&&堅決支持。他説,澳大利亞為了兌現減排溫室氣體的承諾也許要投入許多資金,但是這種投入是必要的。如果任憑全球變暖的趨勢發展下去,有朝一日澳大利亞農牧業也許真的經營不下去了。僅諾爾先生所在的卡爾德梅德地區就有四五百家同樣規模的牧場,他實在無法想像到那時人們靠什麼生活。
  如果説諾爾先生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關注更多地緣於生計問題,那麼幾天后在堪培拉的一次採訪則讓我們欣喜地看到,節能減排正日益成為全球公民道德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許許多多的人自覺改變其生活方式,為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做出自己微薄卻是難能可貴的貢獻。
  馬修女士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她住在一套“綠色環保住宅”中。除了雨水收集凈化裝置和屋頂的太陽能加熱發電裝置外,這套面積總計200多平方米的獨棟平房看上去同當地普通民居沒什麼區別,奧秘更多地在建築材料和設計細節中。這套“綠色環保住宅”和同等面積的傳統住宅相比價格大約高出10%,馬修女士總共支出45萬澳元。
  採訪中我們了解到,馬修女士購買這套房子時並沒有刻意計算節水節電的收益以及多少年後才能彌補購房時多支出的資金,她選擇這套房子最主要原因就是它的綠色環保標籤。她為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排感到欣慰和自豪。每當朋友來家中做客,馬修女士都會從儲藏室拿出節能建築材料的樣品向人們展示,提醒大家為保護地球做點實事。
  據陪同我們參觀的建築公司負責人介紹説,這種綠色環保住宅在堪培拉正在成為時尚,公司收到的訂單已經有厚厚的一摞。
  相關稿件
全球變暖 害蟲暴增 莊稼遭殃 2008-02-14
全球變暖,為何我國爆發如此罕見的雪災? 2008-01-30
美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可導致農作物營養流失 2008-01-07
全球變暖 西北敏感 2007-12-28
環保人士呼籲各國政府迅速行動遏制全球變暖 20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