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信息産業部、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最終方案,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主叫上限標準降為每分鐘0.6元,被叫上限標準降為每分鐘0.4元;佔用國內長途電路不再另行加收國內長途通話費;2008年3月1日起按調整後標準執行。
國家發改委、信息産業部官員&&,綜合考慮消費者、經營者等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和承受能力,決定以“聽證會方案二”為基礎,按照降幅基本不變的原則,進行了適當調整。
從去年2月闞凱力炮轟漫游費,到5月8日信産部徵詢降價方案,再到今年1月22日召開降低漫游費聽證會,漫游費調整終於告一段落。這期間專家、聽證代表和民眾激辯漫游費,“就像一出曲折離奇的肥皂劇”。
事關5億手機用戶的利益,民眾在這次漫游費上限調整中表現了超乎尋常的熱情。這次調整的結果到底如何,能否讓大多數人滿意?
你對降價滿意嗎
“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我個人是比較滿意的。”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漫游費能夠從每分鐘1.5元降到每分鐘0.6元,下降了60%。“我個人認為降低幅度還是比較大的。”
“我對這次降價很不滿意。”電信業觀察家、大度諮詢副總裁劉興亮説,最後調整結果看似在第二套方案的基礎上,把主叫降低了1角,被叫提高了1角,但“六四方案”比“七三方案”卻是變相漲價了。
他説,在漫游狀態下,主叫可以有很多替代方式,而被叫卻無法替代。
“比如我春節回老家,主叫的時候我可以用家裏人的手機或者固定電話;但是我不能每次在被動接電話時,讓別人費事給我打到座機或者家人手機上,而且被叫只要一接通就開始收費。”
“最後的降價方案,比我們最初設想的方案價格大大降低,遠比我們預期效果要好。”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飛象網總裁項立剛説。
“但會出現本地通話費比漫游通話費高的情況。”萬方諮詢總監付亮舉例,在北京的中國移動神州行卡,主叫就是6角,如果打到外地去,加上長途費每分鐘就是1.3元,而如果在漫游地的話,撥打全國電話最高也就是每分鐘6角。
中消協專家顧問、律師團團長邱寶昌接受媒體採訪時&&,調整後的最終方案實際上是讓長話費、本地通話費、漫游建立費“三費合一”,這對解決電信高資費是向前邁出了第一步,不過他認為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
資費還有下降的空間嗎
項立剛分析,移動運營商利潤較大幅度降低,從長遠看,會影響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回歸國內A股市場,對於它在A股市場的表現將産生深遠影響,對於中國聯通會産生巨大壓力,在個別市場聯通會完全喪失競爭能力。
漫游費下降後,移動資費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嗎?
曾劍秋説,移動通信資費肯定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和國際電信聯合會統計,全球上市公司平均打電話資費是每分鐘0.27美元,而中國移動的資費是每分鐘0.033美元,遠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
不過和外國公司不同的是,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規模大,5億多用戶,按照規模經濟規律,平均每個用戶分攤的成本低廉。中國移動通信事業的發展和用戶規模,使移動通信資費還可以進一步下降。
曾劍秋&&,2000年的移動通信資費是平均每分鐘0.75元,2007年的資費是每分鐘0.18元,平均每年下降了10%。“我希望今後每年都會繼續這樣的下降趨勢,能繼續降5到10年。”
信息産業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培芳説,電信資費下降不能“一次到位”。像美國每個月付一定金額隨便打,中國現在還做不到。一些農村地區也不一定付得起。所以降價只能慢慢實現。
他認為,中國移動有降價空間,而中國聯通則沒有。
下一個會調整誰
項立剛説,漫游費問題暫時畫上句號,並不意味着電信資費改革的終止,恰恰説明電信資費改革開始坐上快速列車,隨着改革的深入,電信資費將會更加合理。
拔出蘿蔔帶出泥,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的調整,讓公眾對電信資費的計費、成本了解得更加清楚,而且把目光投向了市話費上限、長途通話費、月租費、短信資費和數據業務收費。
付亮説,技術日新月異,可資費標準是“十年一動”,運營商的成本已經降低了,但很多項業務還是按照原來標準收錢。
每分鐘0.4元的主叫上限,確定價格的時候手機用戶不超過1000萬,現在已經突破5億了,但這個價格還沒有調整。
這次調整漫游費讓大家看清了其實費用最高的是長途通話費,每6秒7分。劉興亮説,這個價格也差不多保持十年了。
“長話費成本經過十幾年也在下降,長話費也應該降低。”楊培芳説。
楊培芳建議,可以用慢慢封頂的方式降低。一個月打長途,不超過4分鐘的,可以每分鐘6毛錢,10分鐘以內的5毛錢,500分鐘的1毛錢。這樣慢慢封頂,可以將窮人和富人都照顧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至於月租費,曾劍秋介紹,實際上移動的三個品牌中,神州行和動感地帶都沒有月租費了,有月租費的只有全球通。而全球通的群體是高端客戶,所以月租費不是針對普通消費者的。
劉興亮説,月租費也是不合理的,就像高速路收費是有期限限制的一樣,移動運營商一開始對基站和網絡的固定投入已經收回了成本,現在不取消月租費是為了保住這塊“旱澇保收”的利潤。
項立剛説,長期以來,數據業務的定價,還是作為附屬業務,很多數據業務的接入價格畸高,定價的思路是消費者愛用不用,比如短信價格,每條短信0.10元的價格就是很“暴利”的價格,GPRS的接入價格一定程度上是限制接入的價格,並不希望更多用戶成為GPRS,數據接入價格畸高。
下一步就應該對長途通話費進行調整,今年有可能會對長途通話費進行聽證。劉興亮預測。
楊培芳説,現在只是國家規定一個上限的標準,企業只能在這個上限之下進一步降低。今後一段時間裏,國家還會繼續降低上限標準。到時候降低的就不只是漫游費了,可能就是整個通話費。
去年政府力推單向收費,今年解決了漫游費降價,明年會推進短信資費和長途通話費的調整。項立剛預測。
誰來降低我們的電話費
“我們缺乏調整電信資費的一套長效機制。”付亮説。技術在不斷進步,成本在不斷下降,卻沒有相應的電信資費調價體制。造成的情況是,一些隨着技術進步已經不合理的收費,比如漫游費,仍舊繼續收取。“現在的上限管理制度極其滯後。”
有專家&&,現在的降價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政府推一步,運營商走一步。
現在的電信市場遠沒形成有效競爭的格局,競爭還不充分。所以資費的調整只能由政府自上而下進行。
在廣東的電信市場上,競爭比較充分,所以很多降價措施是從廣東開始;北京的電信市場競爭就很不夠,所以北京的資費改革一直是很滯後的。項立剛&&,只要競爭充分,政府根本無須定價。因為很多地方運營商的競爭已經使資費水平遠遠低於政府的指導定價了。
項立剛認為,電信資費降低有兩個最重要的條件,技術和市場,技術一直在進步,如果把市場進一步放開,資費就會從政府定價、政府制定上限變為企業自主定價。而要實現充分的競爭格局,還要等待電信業的重組和3G牌照的發放。這兩者跟資費水平的降低有直接的關係。
本報北京2月17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