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糧食銀行”運行調查
    2008-01-15    作者:曾向榮    來源:廣州日報

  迄今,被稱為我國第一家正式掛牌的“易裕糧食銀行”已經在江蘇太倉運作一年。
  糧食銀行以糧食企業為載體,把農民利益與企業利益、生産者與經營者&&在一起,把糧食這一特殊商品與現代銀行的經營管理方式結合起來,被譽為又一次大膽的制度創新。
  經過一年的運行,首家掛牌的糧食銀行的成效如何?對儲戶以及經營者而言,他們面臨着怎樣的風險?近日,本報記者前往江蘇太倉展開調查。

  1月12日一大早,江蘇省太倉市南郊的村民老陳兜裏裝着一本“糧食銀行存摺”,向附近的易裕糧食銀行走去。家裏的大米已經不多,老陳要先去糧食銀行取一袋大米回家,然後再趕往村外的一間加工廠上班。

“儲戶”存取糧食

  易裕糧食銀行離老陳的家很近。看到老陳前來,工作人員熱情地向他打着招呼。老陳拿出存摺,&&要換一袋10公斤的當地標準大米。工作人員接過存摺,用筆在存摺上記錄下這筆交易,在扣除10公斤大米後,迅速地計算出老陳結餘的存糧。
  顯然,老陳對這樣的存取交易規則已經了然在胸。糧食銀行裏還擺放着其他品牌的大米。老陳知道,他也可以換取這些品牌的大米,只不過要貼上一些差價,他還可以在這裡換取食用油以及麵粉。
  類似的存取交易,每天都會在這間位於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南郊的糧食銀行發生。
  自稱“老糧食人”的周元勳是這家糧食銀行的“行長”,太倉市易裕糧油購銷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對記者強調,易裕糧食銀行不是一間真正的銀行,它只是其公司的服務窗口。同樣的説法還來自於太倉市糧食局辦公室主任徐仲良。徐仲良告訴記者,糧食銀行並非一家法人實體,它只是糧油購銷企業下屬的服務窗口。
  不過,銀行的一些概念在這裡得到引用,比如“儲戶”、“存摺”、“行長”等等。周元勳説,他之所以選用“糧食銀行”這個名字,是因為聽起來通俗易懂,也希望借用銀行一些簡單的運作流程,用銀行的理念管理糧食,吸引農戶把口糧存入糧食銀行。

糧食存儲的選擇

  周元勳創辦糧食銀行的想法萌芽於多年前。他在糧食購銷企業工作了20多年,經常會與農戶接觸。農戶時常抱怨説,糧食在保管過程中會碰到一些問題,比如被老鼠吃掉,被蟲蛀掉,因為天氣潮濕而爛掉。特別是太倉實施新農村建設後,農民逐步入住公寓房,他們感到,再在家裏設糧囤,很不方便。
  國家糧食局2006年的農村儲糧抽樣調查對周元勳觸動最大:由於儲糧設施簡陋,方法不科學,我國農戶儲糧損耗驚人,損失率在8%到10%,每年糧食損失量高達150億至200億公斤。這一數字不僅相當於有着“北大倉”之稱的黑龍江墾區糧食總産量的1.5倍至2倍,折合金額更是高達180億至240億元人民幣,糧食資源浪費嚴重。
  周元勳估算,就太倉本地而言,每年損失達2100萬斤左右,相當於1.3萬畝耕地正常年景的糧食生産量。
  讓人尷尬的是,經過改制後,分散於各地的中小型糧庫倉容閒置十分嚴重,良好的保管技術和條件被浪費了,甚至出現了出租倉房、以庫養人的被動局面。
  周元勳心想,與其讓這些糧食資源白白浪費,還不如利用糧食部門現有的倉儲設備,良好的保管技術和條件,把這些損失奪回來。
  周元勳向農戶提出了他的設想:把你們家的糧食存放在我們糧庫裏,根據你們的需要,可以隨時到我們這裡來提取新鮮的大米,我們把保管手續費折合成稻穀數量。沒想到,當地農戶對他的這一設想很認可。
  隨後,周元勳向政府主管部門正式提出了“嘗試開辦糧食銀行業務”的想法,並且得到了支持。
  2006年11月,“易裕糧食銀行”開始試運行,並在2007年年初正式掛牌,成為我國首家正式掛牌運行的糧食銀行。農戶走進糧食銀行,就好像走進了商業銀行的儲蓄所,只不過存取的內容從現金變成了糧食。而“糧食銀行”所承擔的,則是代農儲糧、代農加工和品種兌換的功能。

100斤稻穀換65斤大米

  在位於鄉村的易裕糧食銀行裏,周元勳向記者介紹了糧食銀行的具體操作辦法:農戶把口糧存入糧食銀行倉庫;檢驗員驗好糧食質量,保管員稱好重量;財務人員根據糧食局制定的當年糧食出率標準,扣除水分雜質,折凈稻穀數量,填好存摺,發到農戶手裏;農戶根據自己的需要,憑存摺到糧食銀行提取標準大米。
  周元勳介紹,每年根據糧食的品質,太倉糧食局制定糧食標準出率。根據這個標準出率,易裕糧食銀行2007年執行的農戶存糧的折率標準是:稻穀存放1~3個月,折率是69%;存放4~6個月,折率是67%;存放7~12個月,折率是65%。
  周元勳進一步解釋説,即使糧食存放到銀行半年以上,每百斤稻穀農戶仍可以拿到65斤當地標準的新鮮大米。
  農戶老陳算了一筆賬:如果自家的稻穀存放家裏半年以上,一般都會生蟲、陳化變質,按國家權威部門統計的10%的損耗率計算,100斤稻穀損耗10斤,稻穀出米率按7折計算,90斤稻穀只能加工成63斤大米。而如果存到糧食銀行,農戶可以提取65斤大米。而且,他家裏還可以一年到頭都吃到新鮮的大米,糧食品質高於自存糧。
  當然,換取大米並非農戶存糧的唯一模式。周元勳還介紹説,儲戶也可以提取原糧。代存1~6個月,糧食銀行要收取其每公斤2分錢的保管費;代存7~12個月,保管費為每公斤4分錢。
  周元勳的糧食銀行推出後,在太倉南郊農村頗受歡迎。他拿出一本記錄本,上面記載了自2006年11月以來的儲戶統計數字。他告訴記者,截至今年1月,他的儲戶數量已經超過2000戶,吸納的糧食446噸。
  城廂鎮太安村9組農戶趙金榮,是第一個進易裕糧食銀行存儲稻穀的農戶,在趙金榮看來,糧食存入銀行減少了許多麻煩,還改變了年年吃陳谷米的生活習慣,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鮮的大米。

已在蘇州全市推廣

  西新村種糧大戶方世兵嘗到的甜頭更大。2006年秋收後,方世兵把收穫的稻穀全部存入“糧食銀行”。去年下半年,他再到放心糧油店提取標準大米,推銷給自己熟悉的廠家食堂,“糧食銀行賣什麼價,我也賣什麼價,這樣算下來,我的稻穀大大升值了。”
  對於糧食銀行來説,集中存儲、熏蒸、保管,減少了糧食資源的浪費,扣除的折率平攤了加工、包裝、運雜和保管費等。這樣,糧食銀行也不虧本。
  目前,周元勳並不打算去其他區域推動他的業務,“因為如果大家都那樣做,市場就容易亂。”周元勳説。
  但太倉市糧食局和蘇州市糧食局已經決定推廣糧食銀行模式。太倉市糧食局辦公室主任徐仲良對記者介紹説,目前,太倉市已有4家糧食銀行正式掛牌,還有2家雖未掛牌,但也已經開展吸儲業務。至去年12月底,糧食銀行已吸納儲糧農戶6834戶,吸儲糧油3286噸。糧食銀行已覆蓋太倉轄區的45個村,佔全市總村數的45%。
  去年,蘇州市糧食局有關負責人多次到太倉調研糧食銀行工作,並把發展糧食銀行作為2007年蘇州市糧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蘇州全市推廣。迄今為止,在整個蘇州市,糧食銀行已經開設了14家,另外還有10多家糧食銀行在籌辦之中。

將來刷卡取糧食

  在周元勳看來,糧食銀行應該實現通存通兌。周元勳設想:很多農戶的子女在城市生活,可以憑藉易裕糧食銀行提供的單據,直接到城裏的特約經銷點提取大米,從而省去了從鄉下背米進城的麻煩。目前,周元勳在太倉城區已經設立了一個特約經銷點。
  周元勳介紹,太倉糧食局已經開發了一套糧食管理軟體,屆時,糧食銀行還將為儲戶辦理一張銀行卡,儲戶憑藉這張銀行卡,就可以在營業網點存取糧食。網點工作人員只要刷一下儲戶的銀行卡,就可以查閱到儲戶的異地儲存情況。
  不過,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通存通兌,能夠異地異行辦理存取業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太倉所有的糧食銀行在體制上受糧食局管理,但都分屬於不同的糧食購銷企業,加之網點有限,要想短期內實現通存通兌,還困難重重。
  徐仲良告訴記者,太倉市糧食局計劃在今後2~3年內,把各家糧食銀行和全市城鄉的放心糧店聯結起來,使通存通兌擴大到全市範圍。

儲戶面臨哪些風險?

  然而,糧食銀行畢竟不是真正的商業銀行,存入糧食並不會獲得利息。那麼,農戶把糧食存入糧食銀行,會面臨哪些風險?
  周元勳介紹説,大多數農戶存入的都是不準備出售的口糧,他們只要選擇有資質、誠信好的糧食銀行,就不會有很多風險。當然,如果把大量商品糧存入糧食銀行,隨着糧價波動,有賠有賺,確實存在一定風險,只有種糧大戶才這麼做。
  徐仲良告訴記者,開辦糧食銀行,首先必須是糧食購銷企業開設的,註冊資金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
  在糧價波動的情況下,糧食銀行有何風險?在周元勳看來,“對糧食銀行而言,如果不把糧食賣空,就不會有風險”。他告訴記者:“只要糧食放在倉庫裏,價格再漲,都沒有關係。價格低是這些糧食,價格高也是這些糧食,這些糧食照樣可以加工成大米,提供給農戶。但如果賣掉了,那就麻煩。”
  高額的利潤,直接促使了一些經營者的賣糧衝動。周元勳經常上網看新聞,他也注意到一些個體的麵粉廠因為過分追求利潤,把農戶存的小麥賣掉了,後來資金鏈一斷,麵粉廠倒閉,致使農戶遭遇損失。
  因此,周元勳認為,糧食主管部門對糧食銀行開辦企業的審核很重要。周元勳認為,應該嚴防有人打着糧食銀行的幌子,套用儲戶糧源,買空賣空,在市場出現風險後被迫倒閉。
  為規避風險,除了對開辦糧食銀行的企業進行嚴格審核之外,太倉市糧食局強化了監督管理,制定了代農儲糧的賬簿卡和嚴格的&&庫管理制度,以確保儲糧安全。
  但審視糧食銀行模式是否成功的標尺,掌握在農戶手中。太倉市糧食局局長王紅星&&:“農民爭先恐後搶着到‘糧食銀行’存糧食,‘糧食銀行’才算是真正成功了。”

  鏈結
  所謂“糧食銀行”,具體而言,就是指儲糧戶(農民、糧食經營者、糧食加工企業、消費者、糧食儲備商等)將暫時閒置的糧食存放於“糧食銀行”,自己擁有糧食的所有權,而將其使用權以定期、活期等形式交付“糧食銀行”,讓後者經營(借貸或直接投資),如加工、貿易等,從而盤活糧食資源,在糧食的流動和周轉中獲得糧食的增值效益,這部分效益即為“糧食銀行”的利潤和儲糧戶的利息。

  相關稿件
東北打造“天下糧倉” 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2008-01-11
2007年福建省糧食自給率呈下降態勢 2008-01-10
高鴻賓&&:2008年糧食産量爭取再超萬億斤 2008-01-09
我國糧食工作首要任務是保障市場和價格穩定 2008-01-04
糧食出口遭雙重門檻 200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