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改基本思路和總體框架確定
    2007-12-27    作者:王婷    來源:中國證券報
  衞生部部長陳竺昨日(26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報告了城鄉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和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的有關情況。陳竺在講話中提到,目前,有關部門已初步確定了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總體框架。我國應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降低藥品價格,並採取增加財政補助、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陳竺&&,通過前一階段的工作,初步確定了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總體框架。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將堅持公共醫療衞生的公益性質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
  改革目標是到2010年,在全國初步建立基本醫療衞生制度框架,努力緩解城鄉、地區、不同收入群眾之間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差距擴大的趨勢,有效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突出問題。
  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衞生制度,包括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覆蓋城鄉的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比較規範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衞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多元辦醫格局。
  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包括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公共衞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籌資,向城鄉居民提供均等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付費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建立和完善政府衞生投入機制,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衞生投入責任。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衞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衞生投入佔財政總支出比重,提高政府衞生投入佔衞生總費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政府新增衞生投入重點用於公共衞生、農村衞生、城市社區衞生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
  公共衞生機構要實行全額預算管理。轉變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運行機制。逐步改革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以藥補醫機制,維護公益性質。同時,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建立健全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
  改革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切斷醫院運行與藥品銷售的利益&&,降低藥品價格。採取增加財政補助、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規範收支,加強財務監管。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加快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到2008年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覆蓋到所有農村,並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減輕個人負擔。到2010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所有城鎮從業人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面推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中央政府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建立基本藥物生産供應體系,實行招標定點生産或集中採購直接配送等方式,確保基本藥物的生産供應,規範基本藥物使用。完善藥品儲備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用藥。
  相關稿件
期待“醫改報告”提交全國人大表決 2007-12-27
醫改方案昨首次分組審議 補需方原則基本確立 2007-12-27
陳竺: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是醫改的重點工作 2007-12-27
江蘇省鎮江構築“政府購買服務”醫改模式 2007-12-19
醫改的每一步都應公開透明 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