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12-21 作者:方世璞 來源:《市場報》2007-12-21 第12版 |
|
|
這幾天,大連市區的街巷樓院到處貼滿了這樣誘人內容的廣告:“為了讓廣大市民了解如何選用優等海參産品……特舉辦免費一日游”。海參和旅游,本是互不搭界的東西,如今在大連,它們竟成了可以混搭着出售的商品。
大連海參幾年前曾經是市場上的俏貨,原本産量有限,需求看漲,一些生産經銷企業多年來也以“不打廣告不宣傳,海參買賣財不斷”而自豪;可是最近,高價的大連海參也掉了“身價”,遭遇了市場“冷落”。眼下,一些大連海參經銷企業為了應對市場頹勢,採取了令人眼花繚亂的促銷手段,海參廣告上電視,進樓院,推廣、宣傳步步升級;一些海參企業賣海參不惜“哈”下腰,搭旅游,陪着笑;促銷招術,天天變換。
更令人吃驚的是,一些海參企業競相亮出邀市民免費參加有吃、有喝、有玩的“海參旅游”。海參企業紛紛一反常態地推出“海參旅游”招數促銷海參。面對海參企業“慷慨”的免費旅游款待,他們看不懂,海參市場究竟怎麼了?
“海參旅游”背後是整個海參産業效益的下滑態勢。業內人士稱,近幾年海參産業投資激增,市場涌入大量的競爭者,市場消費群體卻沒有拓展。研究者指出,海參只是一種單味食品,並不具備醫療作用。另外,人工養殖、加工的高價海參還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另一方面,海參産業投資過熱的勢頭並沒有稍減。一些海參加工企業動輒幾千萬投鉅資上馬現代化的冷凍加工技術。但這些新技術、新産品在市場上並沒有激起投資回報的波瀾。一位消費者&&:“市場並不看好競相攀比的海參精加工潮流;中國老百姓並不想把海參當藥吃,只是願意逢年過節吃些海參菜肴;提倡食品精加工,並不等於把傳統食品進行藥劑化提純;把中國名菜提煉成藥品。”
“海參旅游”暴露了海參投資熱的尷尬。一位專家説,“海參搭着旅游賣”是海參産業的無奈,希望海參産業投資者和管理者多一些市場理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