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11-19 作者:陳繼輝 來源:《人民日報》2007-11-19 第07版 |
|
|
11月14日是印度的“兒童節”,也是印度重新修訂並實施《童工(禁止與管制)法》1周年的日子。由於不久前美國知名服裝品牌“嘉普”(GAP)的印度供貨商雇傭童工一案鬧得沸沸颺颺,保護兒童權益、打擊雇傭童工便成為今年印度“兒童節”系列活動的主題。
10月28日,“嘉普”在新德里郊區的一家外包工廠大量使用童工的醜聞被媒體曝出,警方隨即連夜突查,解救出77名兒童。事後“嘉普”立即宣布在世界範圍內將印度外包商生産的服裝撤櫃,並解除其外包合同。為挽回該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印度加大了對雇傭童工企業的搜查和打擊力度。從11月初開始,新德里警方邀請大批記者跟隨採訪,先後3次展開解救童工的行動,共解救出童工100多名。
印度勞動與就業部14日宣布為期兩周的“打擊雇傭童工執法行動”正式開始。該部部長奧斯卡 費爾南德斯説,他已寫信要求印度各邦首席部長親自挂帥,統一部署搜查和解救行動。印度中央政府也將派遣工作組監督各地的實施情況。
童工問題一直是印度社會難以消除的一個陰影。尤其在需要大量手工勞動的紡織領域,孩子們“手指細小”,“適合於織繡等工藝流程”,因此受到企業主的青睞。在農村,不少家庭因生活貧困,往往更願意讓孩子輟學打工。許多印度工廠招收大量10歲至14歲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極為惡劣,每天至少工作12個小時,換來的卻是每週只有10盧比(1美元約合39盧比)的微薄工資、隨意的打罵和不允許吃飯等殘酷的懲罰。
為防止童工問題的持續惡化,印度政府去年修訂了《童工(禁止與管制)法》,將禁止雇傭14歲以下兒童的範圍擴大到了酒店、餐廳等更多領域。但據報道,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無視和縱容企業雇傭童工的違法行為。直到“嘉普”撤櫃事件引起巨大社會反響,政府才終於痛下決心,加大打擊力度,遏制童工現象的進一步蔓延。
(本報新德里11月18日電) |
|
|
| | |